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科技 > 正文
鼻涕虫学名
鼻涕虫学名
提示:

鼻涕虫学名

鼻涕虫学名蛞蝓。 蛞蝓(学名:Limacidae)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俗称黏虫、鼻涕虫、蜒蚰、土蜗、附蜗等。常生活于阴暗潮湿处,昼伏夜出、晴伏雨出。 蛞蝓身体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呈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少数蛞蝓身体带有不明显的暗带或斑点,且带有暗黑色触角两对。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其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蛞蝓的生长线),粘液无色。 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蛞蝓伸直时的体长为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黄蛞蝓是较为常见的蛞蝓种类,其体形较大,体色为黄褐或深椿色。蛞蝓的寿命各有不同,部分种类可活长达1~3年。 分布区域: 蛞蝓分布于欧洲、美洲、亚洲、澳洲等地。为世界性广分布种类。蛞蝓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东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 蛞蝓适应性十分强,繁殖快,危害蔬菜 、茶树、果树、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及观赏植物,为农业、园艺、林业上的一大害虫。在高湿、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蛞蝓觅食时,常在食物上爬,并留下银白色粘液。

鼻涕虫是怎么来的
提示:

鼻涕虫是怎么来的

1,鼻涕虫由蜗牛转变而来年生2到6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400多粒,卵堆产在潮湿的土内,卵期10到17天幼虫期55天,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到6月受害最烈,长江流域5到7月为害最重,野蛞蝓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能达130多天以上。 2,鼻涕虫别称蛞蝓,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扩展资料 把生姜粉撒在鼻涕虫出没的地方,鼻涕虫对生姜的气味非常敏感,会远远走开. 当鼻涕虫危害你心爱的植物的时候,在你植物的根部缠上一圈细细的铜丝也有同样的效果(鼻涕虫不喜欢铜丝散发出来的微弱的电磁场)。 晚上在鼻涕虫出没的地方放一个装满啤酒的盆子,第二天就会看到喝的胖呼呼的鼻涕虫,用硫酸铝撒于鼻涕虫出没的地方。硫酸铝对其它软体动物也有效。 往鼻涕虫上撒盐:如果往鼻涕虫上撒盐,它会“融化”像水一样的的东西和一层皮。原因它体内是含水量很高,造成体内盐度很低,水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转移。因此,它就越来越小了, 给人的错觉是化成水了。 杀死蛞蝓(鼻涕虫)的另外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浓盐水喷洒地面驱除成虫,一种是用米糠或豆饼加入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毒饵诱杀。对室外的阴沟、下水道等地方进行消毒,可用6%的灭达进行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鼻涕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