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部战役德军为何会失败
阿登战役历史上也称突出部战役。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1944年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进了。所以阿登战役当之无愧地被后人称为历史的转折
1944年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由美、英等国军队组成的盟军迅速向西线防御的德军发起了进攻。1944年深秋,战线向德国本土逼近,德国面临绝境,为扭转这一局面,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在西线发动一场使盟军猝不及防的攻势,夺回主动权。为此,从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计划。
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莱茵河卫兵”。该计划的主要设想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在列日与那慕尔之间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盟军一分为二,切断美军第1集团军和英军第21集团军群的后方交通线,并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大撤退,稳定西线形势。然后再转过头来对付东线苏联。
西线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元帅和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虽然对元首野心勃勃的计划大吃一惊,但劝说无效后也不敢再多言。最后计划包括每一个细节甚至炮轰时间都是希特勒在大本营制定的。11月3日,元首的特使约德尔上将赶到设在西线克雷菲尔松树林的B集团军司令部,将“莱茵河卫兵”的详细作战计划交给龙德斯泰特和莫德尔,上面还有元首的亲笔警告:“不得更改”。
希特勒选择的反攻地点在德国、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交界处,就是4年半之前(1940年)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阿登山区。这个地区是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乔治·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北侧由第1集团军负责,南翼有第3集团军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85英里宽的艾弗尔山到蒙绍的防区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他甚至认为,“在西壁防线前面证明不可能的事(指打败西线盟军)通过从西壁防线内的进攻,将成为可能”。他的计划不可谓不大胆,如果他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后盾,或许他能成功。但是他没有。
为实施这个计划,德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16岁到60岁,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经过6至8周的短期训练后,调往西线,加入了攻击部队。12月初,德军共集结了20个师,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挥的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辖有4个党卫军装甲师、5个步兵师。大约有640辆坦克。中路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辖有3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大约有320辆坦克。左翼是布兰登堡指挥的第 7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5装甲军团的侧背,保障中央进攻。
盟军在西线共计有87个师,其中25个装甲师。然而在阿登一线却只有6个师的兵力。而且盟军高级指挥官们对德军反攻的可能性预料不足,认为目前德军的处境已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了。
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格赖夫”的作战计划。“格赖夫”一词在德语中指神化中那种鹰头狮身长有翅膀的怪兽,如果就它在盟军中造成的巨大而惊人的混乱而言,这个名子取得十分恰当。德军组织了一支约2000名的会讲英语的突击队,由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斯尔策尼擅长冒险,曾使用滑翔机从一个山顶监狱搭救出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斯尔策尼的突击队扮成美军,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他们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守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美军被这少数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因为他们造成一种印象,好像不知道有多少这种单位在美军后方活动。为搜索这些德国小分队,美军到处拦截车辆来实施检查,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士兵在答复问题时因使人感到怀疑而被拘捕,连身为12集团军群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然而,这一计划的第二步,即用一个完整的装甲旅——第150装甲旅,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长驱直入并占领马斯河桥的设想却未能实现。12月16日,德第66军的一名军官,在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被俘,随身携带的几份该计划的作战命令落入美军手中,从而使美军及时作出了反应。
12月16日拂晓,德军分兵分三路突然出击。密集的大炮对几乎所有的美军阵地猛轰,蜷缩在睡袋中的美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连滚带爬地钻入掩体,惊恐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紧随着炮火,几百架探照灯又罩住了美军阵地,为在暗夜中发起进攻的德军提供照明。在混乱中,德军突击部队在坦克的掩护下向美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美军阵脚大乱,损失惨重。
本次作战中最重要的是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快速突破,因为它最接近马斯河上的重要地段,因此空降部队用在这里是最有价值的。但是自从1941年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之后,德国伞兵部队都被当作地面部队使用。仅仅在作战前数周,德军才勉强凑出编成一个伞兵营。由海德特中校率领。然而海德特却发现,这些是有一半没有空降作战经验的伞兵,而配合他们的运输机也缺乏编队飞行的经验。只有三分之一的飞机勉强到达目标区——大部份因飞行员的失误被投落在德军自己的防线后方——而且到达目标区的伞兵空降的十分分散,所以海德特只能集中两百人,无法完成原定的任务。数天之后,疲惫的海德特向美军投降。
右翼狄特里希的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突破了美军防御后,迅速插向斯塔佛洛,抵达昂布莱夫河上的一个渡口,挺进约30英里。其党卫军装甲师先头纵队 “派佩尔战斗队”抵达并占领了渡口。然而,这只纵队迅速插向斯塔佛洛时,对近在咫尺的存有250万加仑汽油的美军的燃料库及重要桥梁竟没有能够及时夺取,以致美军增援部队利用其设置障碍(燃烧汽油、炸毁桥梁),阻住了其前进的道路。差劲的路况,严重交通阻塞和缺乏油料妨碍他们的推进。臭名昭著的“派佩尔战斗队”,屠杀了几批已经解除武装的美军战俘和比利时平民(包括马尔梅迪大屠杀)。第6党卫队军装甲集团军在艾森伯恩山岭进攻遇到美军第2步兵师和第99步兵师的顽强抵抗,延缓了他们的推进。战斗至12月18日,德军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中部和右翼的进攻行动基本被阻止住。
美军在战斗打响后的开始两天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美军第1集团军仍推测德军意图是对北面战线上美军对鲁尔水坝地区攻势的反击。直到 17日早上,盟军主要司令官们才承认德军全面进攻已经开始,美军第7装甲师南下圣维特进行增援,第3集团军的第10装甲师一部则北上进入受威胁的地区。盟国远征司令艾森豪威尔急调第82和第101空降师火速赶往巴斯托尼——圣维特一线进行增援,阻止德军西进。加文将军指挥的美第82空降师被派往圣维特防线,而麦考利夫将军指挥的第101空降师则驰援巴斯托尼。
在中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到17日,成功的用一个钳形攻势包围了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并且迫使7000人以上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损失。增援的美军第7装甲师赶到小镇圣维特,一处极重要的道路汇集口,包括第106步兵师残部,成功抵挡了德军的进攻,德军第58装甲军、第66军在圣维特及其以南地区发动了新的强大攻势,12月21日迫使美军第7装甲师后撤。德军原计划在12月17日占领圣维特,德军进攻的时间表遭到重大拖延。18日,曼特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第47装甲军进抵公路交通枢纽巴斯托尼,美军被迫退守巴斯托尼和诺维尔一线。
左翼布兰登堡指挥的第7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均渡过奥尔河,其中第5伞兵师突至12英里处的维尔茨,在南侧为中路部队建起了一道壁垒,小有进展。但第7集团军在美军的顽强阻击下前进缓慢。
至12月20日,当面防守的美军已基本制止了德军在突破口南北两个“肩角”的进攻,德军的进攻部队已形成一支宽约100公里、纵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并继续向前推进。
19日,艾森豪威尔在凡尔登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具体部署是: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北上攻击德军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团军向北靠拢保护巴顿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必须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区的德军,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坚守阵地,并准备由北向南反攻,与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合围德军。
德军曼陀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在20日包围了巴斯托尼的美军第101空降师后,第47装甲军以两个装甲师又继续向马斯河沿岸进攻。德军南面战线上的第7集团军右翼的第5伞兵师继续向前推进,并构成了对美军防守的巴斯托尼的合围。第5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而第6装甲集团军的攻势远远落后。希特勒决定把原计划由第6装甲集团军但任的主要进攻任务转移到第5装甲集团军。
12月22日,巴顿率美第3集团军从南面发起了攻击。德军也在当天要求被围在巴斯托尼的美军投降,但只得到第101空降师代理师长麦考利夫一个词的回答:“有病!”(英文原文:「Nuts」,也可译为“该死!”)。这个美国俚语含意颇深,从此在二战史上传为美谈。巴斯托尼成为阻挡德军推进的一个钉子。德军只得饶过巴斯托尼向前推进。18000名美军死守孤城,抗击德军的进攻。直到圣诞节德军也没能突破第101空降师的防线。由于作为交通枢纽的巴斯托尼被美军占据,导致德军的后勤供应大量被堵塞在道路上,使突出的德军装甲师腹背受敌,补给困难。巴斯托尼防御战成了盟军整个防御计划取得胜利的决定性环节。第101空降师因此获“优异集体嘉奖”,这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唯一的全师获此荣誉的部队。
12月24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摧毁了德第7集团军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进攻的屏障依托。紧接着,巴顿命令加菲将军的第4装甲师“拼命狂奔”,全力解救陷入德军重围的巴斯托尼。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4装甲师的战斗群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尼的包围。次日,大部队沿打通的道路驶入城内,加强了该城的防御力量。25日以后,德军又重新开始了对巴斯托尼的争夺战,许多师陆续被调到这一地区投入攻城战。
24日开始,天气逐渐转晴,盟军的飞机大批出动,对敌人运输道路进行地毯式轰炸,使德军后勤供应机构几乎瘫痪。与此同时,盟军的空军对已前出到塞勒斯的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的第2装甲师及装甲教导师猛烈轰炸。塞勒斯是德军推进的顶点,距马斯河只有5英里。于是中部战线形成了一个凸出部(阿登战役因此又称为凸出部战役或凸角之战)。在圣诞节那一天,德军第2装甲师与刚赶到的美第1集团军之第7军第2装甲师爆发激战,到该天结束,德军第2装甲师阵亡 2500人,1050人被俘,损失81辆坦克(原有88辆)。是役美军第2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26日,德军遂开始后退。德军强渡马斯河的希望落空了。
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多架飞机对盟军机场进行了几个月以来最猛烈的轰炸,盟军的260架飞机被毁。接着,德军地面部队向巴斯托尼发起了围攻。
1945年1月3日,盟军转入反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由巴斯托尼向东北出击,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由北向东南出击。德军也在这一天对巴斯托尼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从而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双方血战了5天,最终德军仍未能拿下这个重镇。虽然德军停止进攻,但仍然控制着在盟军防线上的突出部,盟军在攻势刚开始时,在严寒天气以及德军抵抗之下进度受到限制进度十分缓慢,多数德军以边战边撤的方式成功的撤离战斗区域,因为油料的缺乏使德军大多数的装甲车辆被放弃。
1月8日,希特勒终于下令德军撤退。1月12日,苏军在东线提前发动进攻配合作战,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作战。盟军迅速乘机推进。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到1月28日,德军被彻底赶回到原来的阵地。
阿登战役是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从战略上来看,希特勒使用了西线主要的机动兵力,并受到了极大的损耗,阿登战役之后,德军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进了
地图http://baike.baidu.com/pic/14/11836843630129127.jpg
《兄弟连》中的经典的和感人的台词和情节,有没有人愿意提供?
1、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祖国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联,这样的友谊只存在于战斗中,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你们见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一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的和平生活。” 2、孙子问爷爷:“爷爷,你是大战中的英雄么?” 爷爷回答:“我不是,可是我与英雄们并肩战斗过。” 3、我们是伞兵,本来就该被包围的。 4、今日谁与我一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 5、你唯一的希望,就是接受你已经死了这个事实。你越早接受这个事实,就越早能够表现得像个真正的战士一样,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没有自责。所有战争靠的就是这个。 6、我们都很害怕,你唯一的希望,就是接受你已经死了这个事实,这样,你才能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不能怜悯,不能同情,不能心软,所有战争都依靠他。 7、人们怎么能了解士兵们在惊恐、痛苦与血泊中的牺牲,如果他们从未置身于像诺曼底,巴斯通,或是哈根努那样的地方?
《兄弟连》中有哪些动人的片段
第一集:Currahee 新兵训练
这一集没有战斗场面,没有血腥,甚至连枪都没有响过一声——但其实是最感人的一集。它讲述了101空降师506团2营E连的这帮人如何从一群普通平民成为一个群体,成为彼此的兄弟。索伯固然时常表现得令人厌恶,但在E连的成长中,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教会了E连什么是纪律、什么是信任。也正因为他的衬托,温特斯的完美人格被凸显出来,进而让温特斯成为E连的精神领袖。这一集令人难忘的镜头有三个:
1、为什么只有E连要在该死的天气里跑步!“上山三英里,下山三英里!”“一等兵蓝道曼,你看起来矬极了,山下就有一辆救护车在等着你!”“二等兵戈登你为什么要来这里?想成为伞兵?给你15分钟跑到山头再给我跑回来。”全副武装的戈登气喘吁吁的跑在山路上时,几名兄弟从后面赶了过来,默默的陪他一起。
2、等了一天又一天,终于要登机空降了。温特斯从后舱门处走过来,伸手把坐在地上休整的兄弟们一个一个拉起来。镜头从这群年轻人的脸上,一张脸一张脸的扫过去。每人的表情都令人动容。
“第二排注意。祝你们好运,上帝保佑你们。我们在集结区再见。”
3、夕阳的余辉下,一架架C47呈密集纵列,在英国高射炮兵的注视下起飞、盘旋、编队,飞往海峡的对岸。每架飞机上载着10名伞兵。这些人从大西洋的另一侧而来,可能在这场战争之前,他们都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的那个小镇,也从来没有摸过枪,然而他们现在却要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这薄薄的金属筒子,在一片漆黑中等待着绿灯亮起,然后把自己扔到从未见过的一片土地上去。个人心中,这是整部剧集中最美的镜头。
第二集 Day of Days 登陆日
6月6日的白天,温特斯带着落地后归拢的几个兄弟向犹他海滩的背面进发,处理一个德军炮兵阵地。攻占一个地堡——摧毁火炮——沿着战壕前进——占领下一个地堡。温特斯对兄弟们只喊了一句话:
“Follow me!”
第三集 Carentan 卡灵顿
士兵布洛依是惧怕战斗的。或许他在入伍的时候也想象着自己能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用皮靴狠狠的踢那些日耳曼人的屁股,但实际上的情况是,他就是个被战争吓坏了的人。当他最终鼓起勇气参与战斗,从一个被自己打死的德国人身上摘下了他的雪绒花,小心翼翼的别在了自己的衣襟上时,他才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人。但后来的战斗里,他受了伤,并且最终死去了。后来,E连撤回英国休整,一名士兵去洗衣店取之前寄存的衣服。老板娘问他,你能把这些衣服都带回去吗,他们都没来拿。
士兵默默的站在门口,看着那些柜子。柜子上摆放着一包包洗干净的衣物,上面的标签写着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的名字。
第四集 Replacements 新兵支援
对盟军来说如噩梦一般的“市场花园”行动,中国人民很熟悉的因领导人好大喜功拍大腿做决定后让基层买单的中二作风。大兵们在进入荷兰时受到山呼海啸的欢迎,然后旁边的人群里就在揪着几个和德国人好的女人,给他们剃光头。后来大兵们在路边看到了一个被剪光头发的女人,抱着她的孩子,看着行进的军队。他们默默的给她递上了自己的军粮。
第五集 Crossroads 十字路口
这一集的结尾,E连接到命令,要前往阿登森林,在一个小小的突出部坚守阵地。这场战役在后来被成为巴斯通战役,而德国人则称之为突出部战役。E连从上一个战场未获喘息的转移到巴斯通,在茫茫多眼神呆滞的撤退人群中,他们是唯一一支向前进的部队。缺少弹药和补给,没有御寒的衣物,他们的使命就是守住巴斯通这个小小的钉子。每一个撤退的人都无比豪爽的把自己的弹药送给E连,或许在他们眼中E连和去送死没什么区别。有个中尉对温特斯说,你们这样子,去了就会被包围。温特斯看了看他,说:
“我们是伞兵,注定就是要被包围的(We are paratroopers,we ar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red)。”
第六集 Bastogne 巴斯通
实际上,与一直在雪地和泥泞中挣扎的东线相比,盟军在西线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如天堂一般,除了这场发生在巴斯通的攻防战。28步兵师被德军的闪击打垮,101空降师火线驰援,在12月19日来到巴斯通后就陷入了德军的包围。冰天雪地,连单兵坑都难以挖到足以保护自己的深度,更不要说没有御寒的衣服和足够的弹药补给。E连在巴斯通损失了很多人,这一集的视角是从医护兵尤金的角度出发的。他一直在寻找必需品——吗啡,血浆,从尸体上扒靴子,连该死的绷带都要靠搜寻德国人的尸体来获得。他看着兄弟们一个一个的倒下,最后心爱的护士也在狂轰滥炸中死了,而他身上用来纪念她的只有一块蓝手帕。
后来他的兄弟受伤了,他摸遍全身只有这块手帕。尤金楞了几秒,然后把手帕撕开,帮兄弟包扎了伤口。然后两个人挤在一个浅浅的单兵坑里,互相依偎着看着雪地、森林与战线。
第七集 The Breaking Point 突围
E连成了战功赫赫的王牌部队,于是过来吃喝蹭油水的人也多了。温特斯早就被提去了营部(“该死的他们把你的部队抢走了”),E连来了个碌碌中庸的戴克中尉。这一集里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拿下那个叫做佛伊的小镇,但是在他们做好战斗准备之前,因为德军的炮击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战斗开始了,E连人的耳边没有了温特斯那声熟悉的“Follow me”,无能的连长躲在稻草垛子后面瑟瑟发抖(感谢@白闵 提醒,原著中戴克并未因此受罚,后来还升职了)。D连那个传说中的战俘屠夫斯皮尔斯临危受命冲上去带领E连战斗,他如战神一般带着部队撕碎了德军的防线,又一个人冲到镇子后面与兄弟部队接头又在目瞪口呆的德国人面前毫发无伤的跑了回来……李普敦看着斯皮尔斯的身影,嘴角露出微笑——E连终于又有了一个靠谱的领导。
“话说,”斯皮尔斯说,“要来根香烟吗?”
第八集 The Last Patrol 最后的巡逻
温特斯:“你们昨晚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好到师部希望你们今晚再去执行一次这个任务。”
李普顿:“我们的任务计划没有变化么,长官?”
温特斯:“没有,计划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任务时间从凌晨1点改成2点。因为我要你们大家今晚都好好睡一觉——也就是说,明天早上你们要来向我报告,说你们过了河,摸进了敌人的阵地,但是没能成功捕获任何一个活着的俘虏……明白了吗?很好,明天要看起来有精神。”
第九集 Why We Fight 战斗的理由
E连打进了德国。看起来德国人民还挺好客的。再也没有该死的冰雪了。再也不用挖见鬼的单兵坑了。有热水澡和浴缸了,而东线那群只会喊“乌拉”的家伙还在一个又一个的泥坑里死磕。然后E连的几个巡逻兵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小镇旁边的森林中有一个关满了奄奄一息的犹太人的集中营,而小镇居民们居然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闻讯赶来的大兵们被这一切惊呆了。那些苍白的或者枯黄的躯体向他们踉跄着走过来,吻他们,拥抱他们,发出哭声却流不出眼泪,一个形如枯槁的犹太人颤巍巍的举起手对着大兵们敬礼。尼克森上尉在犯酒瘾时曾经闯入一个德国军官的家里,被女主人发现后尴尬的离开,女主人那个时候眼中是带着傲慢与鄙夷的。然后她和其他镇上的居民一起被征调来集中营掩埋尸体,她再次看到尼克森时,只能羞愧的低下了头。在她的身边,一群身穿名贵大衣的德国人挥动着铁锹忙碌,一个德国老人对着尼克森失声痛哭。
“希特勒在柏林自杀了,德国投降了。”
第十集 Points 得分
85分——如果你想退役,就要通过参加战斗、建立功勋来为自己积累得分,满85分时你就可以离开这个该死的战场,退役,回国。每个人都想尽快攒够85分,没几个人愿意在结束欧洲的战斗后还要被派去太平洋战场与那群叽哇乱叫的矮个猴子们打仗。E连在茫然的等待和小小的骚乱中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然后抢在法国人之前拿下了希特勒的鹰巢。尼克森对着一屋子的好酒憨憨傻笑,然后——他们不需要再去东方了,日本人投降了。
战争结束了。
第十集最令人动容的是最后老兵们的话。
温特斯:“有一天,我的孙子会问我,‘爷爷,你在二战的时候是个英雄吗?’我说‘不,孩子,我不是英雄。但是我和英雄们并肩作战。”
兄弟连的剧情简介
《兄弟连》是2001年播出的美国10集电视连续剧,改编自Stephen Ambrose的畅销书《Band of Brothers》,大卫·弗兰科尔执导,戴米恩·刘易斯、马修·赛特等众多好莱坞明星主演,描写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真实故事。在二战中,E连的阵亡人数是该连编制人数的1.5倍。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T1gPYiDoVuZL5qp9ss14A 提取码:logh 剧情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同时也到了战况最为惨烈的时节。德国纳粹节节败退,同盟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而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则成为新局开端的要冲所在。1944年6月6日,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奉命空降这个枪火密集的海滩。E连有一群热血贲张、爱国向上的青年组成,严酷的训练让他们成为美军中的精英和骨干。在温斯特中尉的指挥下,战士们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登陆之战。在此之后,高密集度的战斗拉开了序幕,直到他们攻克了希特勒的最后一座堡垒——位于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营。兄弟连,正是一支属于平凡战士的颂歌和安魂曲。
兄弟连精彩片段第几集
兄弟连精彩片段第三集。 真的太棒了,无法用语言形容,整体的结构、战争场面的呈现和对角色的刻画,可以说是电影水准的。对Albert Blithe这个角色的塑造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看过的人不会不记得这个在镜头中面色苍白双眼无神的普通美国士兵,他不勇敢、时常迷茫而瑟缩,他恐惧到歇斯底里,他对长官说他在落地之后没有去寻找部队是因为害怕。 兄弟连的信息: 在与德军正面遭遇时,他躲在弹坑里吓得抱头发疯。Winters不断鼓励他,让他站起来去战斗,或许是因为疯狂的恐惧到最后已然如同Speirs说得那样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死人,他最终端起了枪并在德军仓皇逃离时射杀了一个德国士兵。 最精彩的一幕是他去找了那个德国士兵的尸体,看到那人胸口有一朵高山上的雪绒花。许多参加过高山战斗的精锐德国国防军山地猎兵部队士兵的领子上都别有象征“勇气”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雪绒花。 就在Blithe把小白花戴在自己胸口的那一刻,他在精神上真正成为了一个soldier。而无论胜利与失败,英雄的精神是一样的,这一刻,他和被他打死的德国人不分你我。
推荐阅读
- ○ CFO总变成CEO这背后是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 ○ qq估价器在线查询
- ○ 淘宝店铺装修代码大全
- ○ 街拍齐b小短裙
- ○ 苹果12Pro参数
- ○ 淘宝返利网怎么用
- ○ acfun下载
- ○ 斗战神嗜血牛加点
- ○ baidu翻译
- ○ dnf悲叹之塔耳环
最新文章
- ○ CFO总变成CEO这背后是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 ○ qq估价器在线查询
- ○ 淘宝店铺装修代码大全
- ○ 街拍齐b小短裙
- ○ 苹果12Pro参数
- ○ 淘宝返利网怎么用
- ○ acfun下载
- ○ 斗战神嗜血牛加点
- ○ baidu翻译
- ○ dnf悲叹之塔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