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科技 > 正文
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有什么区别?
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有什么区别?
提示:

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有什么区别?

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有以下方面的区别: 1、布线 无线传输完全不需要布线。 有线传输布线烦琐,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2、扩展性 无线传输扩展性较强,只需要增加微波发射机与接收机完成。 有线传输扩展性较弱。由于一些原因,原有布线所预留的端口不够用,增加新用户就会遇到重新布置线缆繁琐、施工周期长等麻烦。 3、衰减 无线传输全无衰减,但如设备有老化现象,只需更换老化的设备而无需全套更换。 有线传输由于一些原因,原有的电缆出现衰减现象而无法更换或难以更换电缆,新布线或更换工作烦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4、施工难度 无线传输施工难度低,免除了许多的不明因素,人力物力少,工程完成质量高。 有线传输施工难度高,埋设电缆需挖坑铺管,布线时要穿线排,还有穿墙过壁及许多不明因素(如停电、水) 等的问题使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扩展资料 传输方式 视频基带传输 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 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小系统。 光纤传输 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好,适合远距离传输。 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 网络传输 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2/4、H.264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只要有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 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ADSL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线传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有线传输介质_

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优缺点
提示:

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优缺点

一、有线传输 优点:一般受干扰较小,可靠性,保密性强。 缺点:建设费用大。沿途需要检查有线通信链路的维护情况,故障发生时通常很难找到故障点。用户设置通信网络后,由于系统的需求,通常会添加新设备,使用有线传输可能需要重新布线。 二、无线传输 优点: 1、 综合成本低,性能更稳定。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 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无线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网络中,不需要为新建传输铺设网络、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无线监控。 3、 维护费用低。无线监控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4、无线监控系统是监控和无线传输技术的结合,它可以将不同地点的现场信息实时通过无线通讯手段传送到无线监控中心,并且自动形成视频数据库便于日后的检索。 5、 在无线监控系统中,无线监控中心实时得到被监控点的视频信息,并且该视频信息是连续、清晰的。 在无线监控点,通常使用摄像头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采集,摄像头通过无线视频传输设备相连,并通过由无线电波将数据信号发送到监控中心。 缺点: 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如果在大城市使用,无线电波比较复杂,相对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 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如果有障碍物,需要加中继加以解决,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比较严重的雨衰现象。 扩展资料: 无线传输分为:模拟微波传输和数字微波传输。 一、模拟微波传输 模拟微波传输就是把视频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信道上(微波发射机,HD-630)。 通过天线(HD-1300LXB)发射出去,监控中心通过天线接收微波信号,然后再通过微波接收机(Microsat 600AM)解调出原来的视频信号。 如果需要控制云台镜头,就在监控中心加相应的指令控制发射机(HD-2050),监控前端配置相应的指令接收机(HD-2060)。 这种监控方式图像非常清晰,没有延时,没有压缩损耗,造价便宜,施工安装调试简单,适合一般监控点不是很多,需要中继也不多的情况下使用。 其弱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差,易受天气、周围环境的影响,传输距离有限,已逐步被数字微波、COFDM、3G、CDMA等取代。 二、数字微波传输 数字微波传输就是先把视频编码压缩,然后通过数字微波信道调制,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则相反,天线接收信号,微波解扩,视频解压缩,最后还原模拟的视频信号。 也可微波解扩后通过电脑安装相应的解码软件,用电脑软解压视频,而且电脑还支持录像,回放,管理,云镜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 存储服务器,配合磁盘阵列存储;这种监控方式图像有720*576、352*288或更高的的分辨率选择,通过解码的存储方式,视频有0.2-0.8秒左右的延时。 数字视频监控价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但也有一些模拟微波不可比的优点,如监控点比较多,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加中继的情况多,监控点比较集中它可集中传输多路视频。 抗干扰能力比模拟的要好一点,等等优点,适合监控点比较多,需要中继也多的情况下使用,客观地讲,前期投资较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线传输

sony微单怎么用wifi把照片传到手机上去?
提示:

sony微单怎么用wifi把照片传到手机上去?

方法/步骤一、准备工作:1、首先需要在手机上安装PlayMemories Mobile客户端(有安卓版和苹果版可选)。2、将手机与相机的WiFi连接。按相机的MENU按钮,选应用程序,在应用程序列表中找到“嵌入式智能遥控”并打开,相机显示屏显示“操作智能手机通过WiFi连接至本机”以及相机的SSID、密码和装置名称。3、打开智能手机的系统设置,开启WLAN,搜索到相机,输入密码后连接到相机WiFi。以上工作是初次配对,以后传送照片无需重新设置。二、传送照片1、打开相机,按播放钮,选择一幅照片,按Fn钮,显示“发送到智能手机”界面,有“这个影像”、“该日期的全部影像”和“多个影像”三个选项,选中后点确认。2、在手机上打开PlayMemories Mobile,界面提示“1个设备已找到”,开始连接并传送照片。以上两步先后顺序可以调换、交替进行。三、在手机上查看图片:打开手机上的图片浏览器,就可以查看由相机传送到手机上的照片了。

索尼相机怎么传照片到手机上
提示:

索尼相机怎么传照片到手机上

亲亲,您好。索尼相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将照片传输到手机上:通过Wi-Fi传输:现在大部分的索尼相机都内置了Wi-Fi功能,因此您可以使用相机上的Wi-Fi功能将照片传输到手机上。要这样做,您需要先在相机上启用Wi-Fi,并将相机连接到同一Wi-Fi网络中的手机。然后,在手机上下载并打开“PlayMemories”应用程序,它会自动连接到相机并允许您传输照片。通过NFC传输:如果您的手机和相机都支持NFC功能,则可以使用NFC传输照片。首先要确保在相机和手机上启用了NFC功能,然后将两者靠近并确保它们之间建立了连接。一旦连接成功,您可以在手机上打开“PlayMemories”应用程序,并传输照片。通过USB传输:您可以将相机通过USB线连接到手机上,然后在手机上打开“PlayMemories”应用程序并传输照片。无论您使用哪种方法,都可以将照片传输到手机上。【摘要】
索尼相机怎么传照片到手机上【提问】
亲亲,您好。索尼相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将照片传输到手机上:通过Wi-Fi传输:现在大部分的索尼相机都内置了Wi-Fi功能,因此您可以使用相机上的Wi-Fi功能将照片传输到手机上。要这样做,您需要先在相机上启用Wi-Fi,并将相机连接到同一Wi-Fi网络中的手机。然后,在手机上下载并打开“PlayMemories”应用程序,它会自动连接到相机并允许您传输照片。通过NFC传输:如果您的手机和相机都支持NFC功能,则可以使用NFC传输照片。首先要确保在相机和手机上启用了NFC功能,然后将两者靠近并确保它们之间建立了连接。一旦连接成功,您可以在手机上打开“PlayMemories”应用程序,并传输照片。通过USB传输:您可以将相机通过USB线连接到手机上,然后在手机上打开“PlayMemories”应用程序并传输照片。无论您使用哪种方法,都可以将照片传输到手机上。【回答】

无线图像传输的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及应用
提示:

无线图像传输的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及应用

前言:截至到2014年的今天无线图像传输尚未形成典型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的技术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分析了可用于无线图像传输的相关接入技术,并对实现方式作了简要介绍。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从应用层面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固定点的图像监控传输系统,二是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系统。固定点的无线图像监控传输系统,主要应用在有线闭路监控不便实现的场合,比如港口码头的监控系统、河流水利的视频和数据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城市安全监控等。下面按频段由低到高对不同的图像传输技术进行介绍。1.1--2.4 GHz ISM频段的多种图像传输技术2.4 GHz的图像传输设备采用扩频技术,有跳频和直扩两种工作方式。跳频方式速率较低,吞吐速率在2 Mbit/s左右,抗干扰能力较强,还可采用不同的跳频序列实现同址复用来增加容量。直扩方式有较高的吞吐速率,但抗干扰性能较差,且多套系统同址使用受限制。2.4 GHz图像传输可基于IEEE802.11b协议,传输速率为11 Mbit/s,去掉传输过程中的开销,实际有效速率为3.8 Mbit/s左右。后来制订的IEEE802.11g标准,速率上限达到54 Mbit/s,该标准互通性高,点对点可传输几路MPEG-4的压缩图像。应用在2.4 GHz频段的还有蓝牙技术、HomeRF技术、MESH、微蜂窝技术等。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2.4 GHZ这个频段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其速率问题、安全问题、相互兼容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5.8 GHz的WLAN产品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此频段的WLAN产品基于IEEE802.11a协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4 Mbit/s。根据WLAN的传输协议,在点对点应用的时候,有效速率为20 Mbit/s;点对六点的情况下,每一路图像的有效传输速率为500 kbit/s左右,也就是说总的传输数据量为3 Mbit/s左右。对于无线图像的传输而言,基本上解决了“高清晰度数字图像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问题,使得大范围采用5.8 GHz频段传输数字化图像成为现实,尤其适用于城市安全监控系统。WLAN传输监控图像,现在比较成熟的是采用MPEG-4图像压缩技术。这种压缩技术在500 kbit/s速率时,压缩后的图像清晰度可以达到1CIF(352×288像素)~2CIF。在2 Mbit/s的速率情况下,该技术可以传输4CIF(702×576像素,DVD清晰度)清晰度的图像。采用MPEG-4压缩以后的数字化图像,经过无线信道传输,配合相应的软件,很容易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化城市安全监控系统。5.8 GHz频段的WLAN产品空中接力不好,点对点连接很不经济,不适合小型设备,技术成本过高,同时5.8 GHz频段在部分地区面临频谱管制。 LMDS系统是典型的26 GHz无线接入系统,采用64QAM、16QAM和QPSK三种调制方式。LMDS具有更大的带宽以及双向数据传输能力,可提供多种宽带交互式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解决了传统本地环路的瓶颈问题,能够满足高速宽带数据、图像通信以及宽带internet业务的需求。LMDS系统覆盖范围3公里~5公里,适用于城域网。由于世界各国对LMDS的工作频段规划不同,所以其兼容性较差、雨衰性能差,成本也较高。综上所述,对于城市数字化监控系统,采用2.4 GHz以上的WLAN技术作为固定点的图像传输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发展的趋势。 CDMA无线网络的移动传输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衰落、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建网成本低等。CDMA采用MPEG-4压缩方式,用MPEG-4的CIF格式压缩图像,可以达到每秒2帧左右的速率;如果将图像调整到QCIF格式,则可以达到每秒10帧以上。但是,对于安全防范系统来说,一般采用低传输帧率而保证传输的清晰度,因为只有CIF以上的图像清晰度才可以满足调查取证的需要。如果希望进一步提高现场图像的实时传输速率,一个简单的方案是采用多个CDMA网卡捆绑使用的方式,用来提高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现在市场上有2~3个网卡捆绑方式的路由器,增加网卡的代价是增加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个网卡上3~4帧/秒图像传输速率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每秒钟可以传输3~4帧CIF格式的图像,可以满足一般移动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监控的要求。GPRS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支持特定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服务,以“分组”的形式传送数据。GPRS峰值速率超过100 kbit/s,网络容量只在所需时分配,这种发送方式称为统计复用。GPRS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永远在线和按流量计费,不用拨号即可随时接入互联网,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资源利用率高。还有一种可以期待的选择是3G系统,现在全球已进入部署阶段,至今可以实现的有效速率达384 kbit/s,它将带来移动视频传输系统革命性的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速率提高了很多,也不要认为所有的移动交通设施可以同时将图像传输回监控中心,因为同时概念对于公网图像传输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线“网格(MESH)”技术,可以实现较近范围内的高速数据通信。利用2.4 GHz频段,有效带宽可以达到6 Mbit/s,这种技术链路设计简单、组网灵活、维护方便。对于固定无线图像传输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WLAN技术产品;对于移动视频图像传输可以采用公众移动网络或专用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富士达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再进一步关注无线图像传输问题,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