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哪种报纸发行量较高?哪种报纸上有美食版?
沈阳各大报纸每周都有美食版,至于哪家报纸好,看看下面的资料:
沈阳市报业竞争与全国一样,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由笔者主持的辽宁大学新闻系的“平面传播媒体研究小组”从2005年5月起,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有关沈阳市报业市场的调查。现将调查报告的结论结合现实世界和中国报业的发展形势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使沈阳报业的从业者能够对沈阳市报业市场的现状与走向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把握。
一、 沈阳市报业市场“战国七雄”各自的市场位置
除外埠报纸外,沈阳市的报业市场主要由7家报纸形成竞争的格局。分别是:
《辽宁日报》(辽宁日报报业集团)
《辽沈晚报》(辽宁日报报业集团)
《时代商报》(辽宁日报报业集团)
《沈阳日报》(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沈阳晚报》(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沈阳今报》(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华商晨报》(华商报报业集团)
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得到了诸多市场数据,其中沈阳市报业市场最重要的两组关键指标的排序如下:
读者规模的排序如下:
广告投放的排序如下:
从以代表市场意义的上述两组排序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A.《辽宁日报》无论是读者规模还是广告投放,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失去了沈阳报业市场的竞争地位。与全国的省级党报一样,都面临着重大的市场危机。
B.《华商晨报》的读者规模与广告投放形成了差距,其原因是由于其报纸的大众化定位,使其在获得一定的市场认同的同时,公信力与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低文化读者群体的购买力也影响了更多高价位商品广告的投放。
C.《辽沈晚报》的读者规模和广告投放都比较理想,是一份在沈阳市报业市场最具强势的报纸。与其具有竞争力的报纸只有两家:《沈阳晚报》和《华商晨报》。
D.《沈阳日报》在不理想的读者规模条件下,却有着较好的广告收益。这充分表现出一种高级报纸的特质。同时由于7家报纸中有5家都定位于大众化报纸,也给了《沈阳日报》打造高级报纸以巨大的市场空间。
E.《沈阳晚报》与《辽沈晚报》一样,都具有较好的读者规模和广告收入。同时,在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三家报纸中,也只有《沈阳晚报》能够与《华商晨报》和《辽沈晚报》在大众化报纸的市场上一拼高下。
F.《时代商报》原由新华社辽宁分社主办,现刚刚归入辽宁日报报业集团的旗下。几年的变动,使此报元气大伤,目前的读者规模和广告投放都说明了《时代商报》在短时期内难以对沈阳其他报纸构成威胁。
G.《沈阳今报》的读者规模和和广告投放与《辽宁日报》处于相同的地位,同时又没有辽宁日报的省报身份,也是一份基本没有形成竞争力的报纸。
二、 沈阳市报业未来的“老大”是谁?
现代西方报业已经从上个世纪的前半叶完成了“一城一报”的格局。新世纪后,在西方国家的几乎所有城市,特别是首都之外的大中型城市,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不论这个城市有几家报纸,地位在首位的报纸,将得到这个城市报业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表现在经营方面,一个城市的第一位的报纸与第二位的报纸相比,其收入差非常之大。
谁是“老大”?是今天西方城市报业竞争的焦点。因为“老大”意味着盈利,而其他的位置往往仅仅意味着“生存”。
从这个意义来说,沈阳市的报业市场的“老大”之争也将是“七雄”相逐的关键问题。以目前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未来可能成为沈阳市报业“老大”的报纸有三家:《辽沈晚报》、《沈阳晚报》、《华商晨报》。
《辽沈晚报》创刊以来成绩骄人,其驻京办事处已以“东北第一报”相号召。此报的市场以沈阳为中心,辐射除大连和鞍山之外的其他省内城市。同时,此报的经营水平为“七雄”之首,成为辽宁日报报业集团的真正财源。因此,该报成为沈阳市报业的龙头已经显出舍我其谁之势。但笔者认为,《辽沈晚报》在未来的竞争中,也存在着一个先天的不足。这就是此报姓“辽”还是姓“沈”的两难问题。今天的《辽沈晚报》在招揽广告客户的时候,有一个诱人的附加价值,这就是,此报的广告客户在获得沈阳本埠宣传的同时,还会得到一个辐射周边其他城市的“赠送”。因此,《辽沈晚报》脱不开一个“辽”字。这样,我们看到在这张报纸上,有关“省内新闻”必须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地方报纸的新闻中,“省内新闻”在读者心目中的排序却在本市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之后而位居最末。从数据显示,《辽沈晚报》本埠新闻的量大大低于《沈阳晚报》和《华商晨报》,而“省内新闻”则大大高于这两报。因此,《辽沈晚报》未来的定位在“辽”,还是在“沈”,将是其发展的一个结。
《沈阳晚报》在本埠市场与《辽沈晚报》平分秋色。“沈”字当头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的地位,使其读者定位准确,并具有日后争夺沈阳市报业“老大”地位的权威性。目前的《沈阳晚报》虽然在近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前些年被一街之隔的《辽沈晚报》抢了先机,同时又有一个外来户《华商晨报》的异军突起,因而目前正处于一个寻找破茧而出的关键时刻。此时,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对《沈阳晚报》地位的决策和沈阳市有关机构能否为《沈阳晚报》的突飞创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今后的唯一突破口,就在于打造一份在沈阳市争得“老大”地位的《沈阳晚报》。
《华商晨报》是一份长期坚持走大众化报纸之路的都市报。目前,此报的读者规模明显超过沈阳报业市场的其他报纸而高居榜首。然而,《华商晨报》欲在短时间内成为沈阳报业市场的“老大”也非易事。首先,《华商晨报》作为大众化报纸,其读者多为普通市民,读者的社会影响力有限,这一点使其广告收入大大少于《辽沈晚报》和《沈阳晚报》;其次,尽管近年来《华商晨报》的风格有所变化,但这份大众化报纸的报格和形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再加上异地办报难以深层介入本地政治经济的重大决策,这三个因素使得《华商晨报》显出了阅读率高,而公信力与影响力较低的特点。笔者认为,《华商晨报》如果想成为沈阳市报业的“老大”,必须从扩大报纸在本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上入手,让读者感受到《华商晨报》的巨大力量。但这一切对于一个异地办报的大众化报纸来说,绝非易事。
经过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未来能够成为沈阳市报业市场“老大”的报纸,非《辽沈晚报》、《沈阳晚报》、《华商晨报》三家之一莫属。
阚怎么读?
拼音:kàn(声母k,韵母an,四声) 基本字义: 阚,读音:kàn,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 基本释义 1、望。 2、姓,阚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80位。 3、同㘎,形容虎叫声。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窥阚[kuī kàn]见“窥瞰”。 2、阚虓[kàn xiāo]吼叫。 3、哮阚[xiào kàn]猛兽咆哮。多用以比喻震怒。 4、虣阚[bào kàn]怒吼。 5、阚吼[kàn hǒu]吼叫。
阚怎么读?
【读音】kàn 、 hǎn 。 【释义】 [Kàn] 1、〈名〉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汶上县。 2、姓。 [kàn] 1、望。 举例:阚,望也。从门,敢声。望或倚门倚闾,故从门。字亦作瞰,作矙。——《说文》 2、探望,看望。 举例:禹于是疏 决江,十年未阚其家。——《尸子·君治》 扩展资料【组词】 1、城阚 [ chéng kàn ] 城阙。 2、虣阚 [ bào kàn ] 怒吼。 3、虎阚 [ hǔ kàn ] 虎怒视貌。 举例:语本《诗·大雅·常武》:“阚如虓虎。” 4、哮阚 [ xiào kàn ] 猛兽咆哮。多用以比喻震怒。 5、阚虓 [ kàn xiāo ] 吼叫。
张小光是怎么死的?,
张小光是被自动落下的收费杆撞到,摔倒死亡。 张小光13岁开始学习二人转,中途学过两年评剧。后来在辽阳结婚后,便开始了正式的二人转生涯。2003年,加盟辽宁省民间艺术团,成为赵本山的第10位徒弟。 2004年至2006年,在赵本山自导自演的电视剧《马大帅》三部曲中,饰演玉芬的前夫牛二。2010年,出演赵本山、小沈阳主演的电影《大笑江湖》。2013年,出演电视剧《樱桃红》。 2016年9月21日,张小光驾驶摩托车试图加速跟随前面越野车通过ETC通道时,被自动落下的收费杆撞到,摔倒死亡。 评价: 张小光在二人转舞台上的绝活非常多,劈腿功只是一小部分。在《马大帅》里,成天对玉芬死缠滥打的那个地痞流氓牛二着实惹人厌,这个人物在《马大帅》里的戏份其实并不多,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被二人转演员张小光表演得非常到位。
张小光出什么事了
张小光在高速路上发生一场车祸,不幸去世。 2016年,赵本山的爱徒张小光,骑着30万的摩托车,为了省下过路费,强行冲卡,结果被收费杆砸了个正着,当场丧命。由于当时人们对酒后驾车,还没有意识,没有想到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而赵本山的最得意的徒弟张小光,就是发生在高速路上发生一场车祸,不幸去世,年仅46岁。在张小光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发生一场意外,生命永远的定格那一天。 张小光生平 张小光1970年出生于哈尔滨呼兰,后来又随家人搬到了佳木斯,父母都是二人转演员。由于从小家里条件不太好,也没念过什么书,家里四个男孩,张小光又是大哥。于是13岁时,他就开始学习二人转。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干。后来,他又学了两年评剧,还学了各种乐器,对于这行,他有灵气,也有天赋,能唱能跳,还会演奏多种乐器。最后成为了长春戏曲剧院顶梁柱。 2003年,33岁的张小光被赵本山发掘,虽说是大器晚成,赵本山十分看好他,成为了赵本山的第10号徒弟。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久,赵本山安排张晓光在《马大帅》中饰演“牛二”。在剧中,这个角色非常出色和沉重。由此可见,赵本山非常重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