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STORZ鼻内窥镜的种类
内窥镜依照应用的部位,可区分如下:胃肠道 食道、胃、十二指肠:胃镜小肠:肠道镜可以看到小肠的近端(靠近胃的一部份)大肠:大肠镜,可从肛门上行到回盲瓣(小肠进入大肠处,靠近盲肠)直肠、乙状结肠:乙状结肠镜内窥镜逆行胆胰摄影术 (E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利用内窥镜将显影剂灌入总胆管,使胆管、胆囊、胰管能在X光下显影,对于胆道结石或阻塞的患者而言是很重要的诊断工具。呼吸道鼻腔:鼻道镜下呼吸道:支气管镜泌尿道尿道、膀胱:膀胱镜输尿管、肾盂:输尿管镜肾脏:肾脏镜女性生殖系统 阴道、子宫颈:阴道镜子宫:子宫镜封闭性的体腔 (切一个小孔以供检查): 腹腔:腹腔镜关节腔:关节镜胸腔:胸腔镜、纵膈腔镜怀孕期间 羊膜腔:羊膜腔镜胎儿:胎儿镜非医疗用途的内窥镜 建筑用内窥镜:用于观察建筑物模型的内部,以体验实际完成的景象。用来检查复杂的机件内部:borescope
德国STORZ鼻内窥镜的发展史
1806年开始有医师试着以烛光和反射镜观察膀胱的内部,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以后也很快就应用到内窥镜上。第一支算得上内窥镜的作品,是菲利浦‧波兹尼(Philip Bozzini)于1806年制成的 Lichtleiter(德文,意思是光线传导装置) ,用于探索人体的各个孔道和管腔,但当时维也纳的医学会并不允许这样的探索研究;直到1853年,内窥镜才真正应用在人体。电灯问世使得内窥镜的光源大幅跃进,但起初灯泡较大,置于体外,不久之后小型灯泡实现了体内照明的理想,例如1908年 David 就使用新的体内光源成功进行子宫镜检查。Jacobeus于1910年实施胸腔镜及1912年实施腹腔镜,享誉一时。到了1930年代,德国的 Heinz Kalk 用腹腔镜鐱查肝脏及胆囊的病变。1937年,Hope 提出以腹腔镜诊断出子宫外孕的报告。1944年,Raoul Palmer 让患者躺成头低脚高,倾斜约15度的 Trendelenburg 氏卧姿,让腹腔脏器往头部移动,再加上腹腔内灌入气体,使得妇产科的腹腔镜手术更加安全可靠。1960年代,柱状透镜(rod lens)使内窥镜的影像品质大幅提升,Basil Hirschowitz 发明一种导光性优良的玻璃纤维,造出了可弯的诊断用内窥镜(flexible endoscope)。此项革新不但造就了第一支实用的医疗用内窥镜,也使各种内窥镜进化到纤维镜(光源和影像均由光纤传递,镜身可弯曲的内窥镜)的时代。同时具备检查和手术功能的内窥镜直到1970年代才出现,而且当时只用于年轻体健的患者。1980年代,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输卵管结扎及骨盆腔检查已成为妇产科医师必备的技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1984年完成,1987年第一例外接影像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接着实现。到了1990年代,腹腔镜手术进一步推展到阑尾、脾脏、结肠、胃、肾脏、肝脏等器官。光电耦合元件(CCD)广泛应用于内窥镜影像的传送,从此医师在使用内窥镜时,不必再辛苦地将眼睛凑在接目镜上,而可以将影像传到监视器上,让其他医疗人员及患者都能看到体内的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