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有多少年历史
2000多年。湘绣,湖南省长沙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19世纪末,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在湖南民间刺绣基础上吸收“苏绣”、“广绣”之优点,渐渐湘绣针法以参针为其特色。“参针”也称“乱插针”,与齐针相对应。可表现物象的立体形态和晕染效果。参针中又有接参针、拗参针、直参针、横参针、毛针等。另有排针、游针、花针、钩针、孔针、刻针、打子等针法。其丝线,经过荚仁液蒸发处理极光洁平整,劈丝细若毫发,有“羊毛细绣”之称。湘绣的风格是形象生动逼真、色彩丰富鲜艳、十分强调用色的阴阳浓淡、针法多变、劈线细致,绣工讲究“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绣品还有荷包、怀镜袋、笔插、椅垫、桌围、枕套、帐套、帐檐、手帕、衣边、裙饰、腰带等。
湘绣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的刺绣,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从而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 湘绣的历史,过去一般都认为创始于清朝末年,但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绢地长寿绣”“绢地乘去绣”“罗绮地信期绣”等精美汉代刺绣后,对于它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这样说,湘绣是在清代后期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这一论述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与实际的。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我国刺绣史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源头。 湘绣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主要是在极细密的丝绢上运用连环针刺绣而成的,其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图案生动活泼,令人赞叹不已。 在湖南长沙所发掘的春秋战国木廓墓中,出土了两件绣花绢残片,也佐证湖南刺绣已具有2000多年历史。 传统湘绣的用线极有特点,丝线经过荚仁液蒸发处理后再裹竹纸拭擦,使丝绒光洁平整而且不易起毛,便于刺绣操作。还有织花线,每根线染色都有深浅变化,绣后出现自然晕染效果。 而在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墓中,出土的湘绣制品有41件刺绣衣物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绣品采用的图案有10余种,绣线均为未加捻的彩色散丝,色相多达18种。在刺绣的针法上,则采用了连环针、齐针、接针和打子针等多种针法,使绣品产生针脚整齐,线条洒脱而丰富,图案多样的特点。而且这些绣品的绣工非常娴熟,具有很扎实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湘绣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湖南长沙东郊一带发现了三座西汉时期的墓葬,从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刺绣衣物、龙凤图案的绣品及树纹铺绒绣锦,堪称巧夺天工,是精彩绝伦的艺术品。 这些绣品的图案种类繁多,绣线也有多种色彩。它们是运用细密的未经加捻的彩色散丝,在绢、绮、罗、锦的坯料上,用平针、辫子针、接针、打籽针几种针法,使其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图案多样,生动活泼的形象令人赞叹不已。 从墓中出土的“遣策”上清楚地记下了这些绣品的名称,有“乘云绣”“长寿绣”“信期绣”等。 “乘云绣”上绣着翻腾飞卷的五彩祥云,在云雾中隐约可以见到露着头部的神奇凤鸟,作为凤鸟乘云的象征。 “长寿绣”上用多种彩色的丝线绣出花穗状的流云,流云间还穿插着云朵。图案比较抽象,翻卷的流云中有仅露头部的龙。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物,能兴云、利万物,汉代还传说龙能引导人们成仙,长生不老,所以人们称之为“长寿绣”。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古代传说中的长绶鸟有关,长绶鸟是古人常常借用与“长寿”谐音的吉祥鸟,绣面图案中的长尾流云就是长绶鸟的尾巴,古人借“长绶”的谐音而定名。 据史书记载,汉代像长寿绣这类高档精细的刺绣品,一匹价值2万钱。汉代黄金一斤值万钱,可见刺绣在汉代是价比黄金的。 “信期绣”是出土的刺绣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的绣纹是以燕子作为主题图案,绣面上布满了长着长尾巴的变形燕子和流云,燕子是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每年总是信期归。 此外,还出土有茱萸纹锦、云纹绣、树纹铺绒绣、绢地方棋纹绣等。尤其是装饰在汉墓锦饰内棺上的树纹铺绒绣,它是先用朱红色、黑色、烟色3种丝线在褐色的绢地上绣出黑色斜方格纹,然后在方格内绣出红色和烟色的树纹。 刺绣的树纹看上去即像吉祥的“吉”字,又像长寿的“寿”字,可能是“吉祥树”“长寿树”的寓意纹样。汉代绣品大多采用锁绣针法,只有这件是采用平针满绣,它是我国最早的平针刺绣绣品。绣面上的图案是用直径0.1毫米非常纤细的绒线绣成的。可想而知,我国古代的妇女们是多么的心灵手巧,能用这么细的线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而且在地下保存了2100多年仍然还能这么完整,颜色鲜艳,令人称奇。 这说明远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我国刺绣史上令人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证明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湘绣发展的过程中,湘绣还形成了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湘绣的传统题材主要是以狮、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为多见。并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 在唐代湘绣有了很大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由日用与观赏两者兼容并蓄,发展到日用与观赏分而治之,特别在观赏方面成就最大,由于文人们的积极参与,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的新趋势。 在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文化服务。此时湘绣的技法虽然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 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刺绣所用图案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但是唐代湘绣存世极少。 宋代是我国手工湘绣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受官办文绣院的影响,湘绣也转向对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发展。 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宋徽宗年间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辈出,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艺术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的观赏性绣作。 在宋代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使原有的手工湘绣工艺有了几个方面的提高:一是平针绣法富变化,钻研发明出许多新针法;二是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三是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作品为题材,追求绘画趣致和境界。
截止2021年,长沙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哪些?
长沙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非遗”保护工作步入良性发展道路。目前,长沙已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全市普查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66个,其中湘绣、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湘剧、长沙弹词、火宫殿庙会、浏阳菊花石雕、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浏阳文庙祭孔音乐8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另有省级8项、市级37项、区县(市)级67项;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14个、非遗专题博物馆7个【摘要】
截止2021年,长沙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哪些?【提问】
长沙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非遗”保护工作步入良性发展道路。目前,长沙已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全市普查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66个,其中湘绣、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湘剧、长沙弹词、火宫殿庙会、浏阳菊花石雕、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浏阳文庙祭孔音乐8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另有省级8项、市级37项、区县(市)级67项;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14个、非遗专题博物馆7个【回答】
[鲜花][鲜花][鲜花][比心][比心][比心]【回答】
长沙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湘绣、浏阳花炮、浏阳菊花石、手工雕刻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长沙火宫殿、传统小吃、曲艺、长沙弹词、戏曲、长沙湘剧等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