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森冲锋枪与汤姆逊冲锋枪的区别是什么?
两者指的是同一个东西。称呼不同是音译原因。 汤普森冲锋枪由美国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在1910年代结束时设计,并由美国陆军军械部小武器部队主任约翰·T·汤普森准将自己的枪械公司Auto-Ordnance Corporation(AOC)来担任生产工作。 M1919研制成功后,最早的生产型是M1921,相继出现了M1923、M1928系列冲锋枪。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 美国陆军只装备了极少量,只是后来陆军骑兵部队急需要操作简便的小型自动武器,才采购了一部分汤姆逊M1928冲锋枪。不过在1939年之前,美国陆军中冲锋枪的保有量始终未超过400支。除决策者认识上的原因外,汤姆逊的价格也妨碍了它的大量装备。 1939年M1928的报价为209美元,相对同时代的轻武器来说,这个价格是相当高的。 因为种种原因,美军最后未成为M1928系列的最大主顾,取而代火的是英国和欧洲的其他盟国。
汤姆逊系列冲锋枪
回响在芝加哥上空的梦魇—— 汤姆逊系列冲锋枪 一说起二战时期的冲锋枪,汤姆逊不可能不被提到,汤姆逊的八个版本中最出名的莫过于M1928(A1)于汤姆逊M1A1。 梦的开始 1919年,美军准将约翰·汤普森在俄亥俄州训练营里测试了一支他自己弄出来的冲锋枪,测试完毕后,汤姆逊准将看着眼前这重4公斤,射速1500r/min还没有枪托只能用臀式射击法自己都不满意别说军方了,于是不甘心的汤姆逊在M1919的基础上又搞出了M1921(第一次量产版)M1923(陆军特供版)M1927(半自动民间捞钱版)。 当然这些版本都不如后来的M1928出名(M1921倒是被邮政部门采用过防止劫案)因为M1928被黑帮使用,1929年的圣瓦伦丁屠杀案,一名黑帮成员伪装成警察,用汤姆逊M1928一个人干掉7个敌对帮派成员,当然有钱的农场主拿来打狼什么的也行。 所以M1928在民间反而更受欢迎,使用者如各大黑帮,酿私酒的,乔瑟夫乔斯达不为什么,就是贵,一把汤姆逊的价格能买多少m1903大栓?军方认为不值得所以汤姆逊的购买数量一直不是很高。 渐有起色 汤姆逊M1928在民间的出色使其重新进入美国军方的视野,美国军队前后少量采购了少量汤姆逊M1928,然后军方出去打了几场仗,回来后军队非常满意。由于汤姆逊冲锋枪在尼加拉瓜内战中的出色表现,军队非常看好它,但是由于处于和平时期,并没有获得大量订单,而且由于价格财政部也不乐意......然后,二战爆发了。 二战时期不像一战那个时候隔着六百米对射然后堑壕,二战更多的其实是遭遇战,大栓的火力与反应速度以及容错率肯定是比不上半自动武器,应军方的要求汤姆逊冲锋枪做出了改进。 1942年推出了汤姆逊M1冲锋枪,汤姆逊M1冲锋枪把机匣与枪管全部简化,拉机柄改在机匣侧面,采用固定孔式照门取代调节式照门,弹匣插槽也不再对应弹鼓,射速降至每分钟约600发,用了更便宜的20/30发弹匣,卡茨制退器也没了,连自动方式都改成了自由式枪机,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它更便宜,当然它还是很重(4.4公斤)。 再次改进 应军方的再一次要求,在汤姆逊M1的基础上又改进为汤姆逊M1A1,美军正式命名为“United States Submachine Gun, Cal. 45, M1A1”因为工序简化和技术发展,M1A1生产时间只是M1928A1的一半,成本降低了非常多。 1939年汤姆逊冲锋枪的单价为209美元,1942年春季,单价降至70美元,1944年2月,包括所以配件的M1A1单价只需45美元,1944年,M1A1被更便宜的M3冲锋枪取代,但是汤姆逊的传奇并没有结束,直到海湾战争美国军队还在使用。 水数据: 口径:0.45ACP(11.43mm) 空枪重:4.8kg 全长:808mm 枪管长:267mm 理论射速:700-750r/min 供弹方式:20/30发直弹匣 有效射程:200m
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吗
是汤姆森发现的 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 1897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重做了赫兹的实验。使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和更强的电场,他观察出负极射线的偏转,并计算出负级射线粒子(电子)的质量-电荷比例,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姆逊采用1891年乔治·斯托尼所起的名字——电子来称呼这种粒子。至此,电子作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个亚原子粒子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被汤姆逊发现了。 扩展资料 物理学家现在已经证明可以通过电学手段控制磁性半导体中的磁性,为新型自旋电子器件铺平了道路。半导体是信息处理技术的核心,以晶体管的形式,半导体充当电荷的开关,允许在二进制状态0和1之间切换。 另一方面,磁性材料是信息存储设备的重要部件。研究利用电子的自旋自由度来实现记忆功能。磁性半导体是一类独特的材料,可以同时控制电荷和自旋,有可能在单一平台上实现信息处理和存储操作。
汤姆生怎样发现电子
电子的发现和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联系在一起的,而阴极射线的发现和研究又是以真空管放电现象开始的.早在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在利用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了阴极射线.普吕克利用真空泵,发现随着玻璃管内空气稀薄到一定程度时,管内放电逐渐消失,这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管壁上出现了绿色荧光.当改变管外所加的磁场时,荧光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可见,这种荧光是从阴极所发出的射线撞击玻璃管壁所产生的。
阴极射线究竟是什么呢?在19世纪后30年中,许多物理学家投入了研究.当时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等人已经根据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事实,提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根据偏转算出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e/m),要比氢离子的荷质比大1000倍之多.当时,赫兹和他的学生勒纳德,在阴极射线管中加了一个垂直于阴极射线的电场,企图观察它在电场中的偏转,为此他们认为阴极射线不带电.实际上当时是由于真空度还不高,建立不起静电场.
J.J.汤姆生设计了新的阴极射线管(图1),在电场作用下由阴极C发出的阴极射线,通过Α和B聚焦,从另一对电极D和E间的电场中穿过.右侧管壁上贴有供侧量偏转用的标尺.他重复了赫兹的电场偏转实验,开始也没有看见任何偏转.但他分析了不发生偏转的原因可能是电场建立不起来。于是,他利用当时最先进的真空技术获得高真空,终于使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发生了稳定的电偏转,从偏转方向也明确表明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他还在管外加上了一个与电场和射线速度都垂直的磁场(此磁场由管外线圈产生),当电场力eE与磁场的洛仑兹力evB相等时,可以使射线不发生偏转而打到管壁中央。经过推算可知,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e/m≈1011C/kg.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汤姆生发现用不同的物质材料或改变管内气体种类,测得射线粒子的荷质比e/m保持不变.可见这种粒子是各种材料中的普适成分。
1898年,汤姆生又和他的学生们继续做直接测量带电粒子电量的研究.其中之一就是用威尔逊云室,测得了电子电荷是1.1x10-19C,并证明了电子的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于是,汤姆生最终解开了阴极射线之谜.这以后不少科学家较精确地测量了电子的电荷值,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在1906年第一次测得电子电荷量e=l.34X10-19C,1913年最后测得e=1.59x10-19C.在当时条件下,这是一个高精度的测量值.近代精确的电子电荷量e=1.60217733(49)x10-19C(括号中的值是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