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马文升传中马文升有哪些性格特点?
A.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B.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显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求助百姓。
香积寺之战
香积寺之战:安史之乱中阵斩6万精锐的古代战争巅峰战役 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香积寺(今长安县南)北、沣水以东地区,和叛军主力10万人决战,对阵双方都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部队。唐军上午完成对叛军的包围,下午斩首6万,俘虏2万,散逃2万。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军事史上阵斩记录巅峰之战。唐肃宗在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谋杀夺位之后,拒绝采纳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先捣叛军巢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使其退无所归的建议,决定先攻长安。 二载四月,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授以平定叛乱,收复两京(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的重任。五月,唐军在长安西面的清渠受挫,退保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闰八月二十三日,唐肃宗赐宴招待诸将,决计大举进攻长安。九月十二日,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兵15万,并借回纥骑兵4000,号称20万,由凤翔(今属陕西)出发,向长安推进。此时的安史反叛军,大约只有十万人,所以唐军在人数上是胜于反叛军的。 除了这些之外,叛军内部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领头人安禄山死了。杀死他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儿子安庆绪,所以唐军这次“人和”也是有的。但即便是这样,唐肃宗还是不敢轻易冒险,因为唐王军这次要是失败了,唐朝的气候也就尽了,李氏的江山也就完了。所以在人和的基础上,他开始琢磨地利。经过下面的人多方建议,最后将双方战争的地方定在了香积寺。 双方都是唐军,一个正规军,一个叛军,唐军先锋是李嗣业,叛军先锋是李归仁,双方大军几十万人马在地形有利于唐军的香积寺以北对峙。一战唐军胜,但随即就被叛军反扑,两支军队战术和装备、人员等方面都差不多,唐军攻过去,击败叛军本队。叛军预备队上,击败唐军本队。唐军预备队上,击败叛军预备队。叛军第二梯队上。 双方毫无战术可言,逐渐演变成了一比一的拼人命。《资治通鉴·唐纪》中有记载:“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香积寺之战,双方自中午一直厮杀到傍晚,唐军大获全胜,歼叛军6万余人,安军大败,溃逃长安城内。唐军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精锐的安西军、北庭军几乎伤亡殆尽。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中唐军和安史叛军的一次大决战,但经此一战,大唐的精锐尽毁,也开启了大唐的衰落。
香积寺之战
它被誉为唐朝版的凡尔登战役,也是中国古代顶级统帅、顶级军团的对决。 每隔半个时辰,就战死两万士卒,却一战为大唐帝国续命150年,这就是香积寺之战! 公元757年,大唐帝国为一雪前耻,整顿兵马,征集西域、河西、陇右、安西四大主力军团,合计15万大军,激战10万叛军于香积寺之北。 两相对垒的军队,之前皆是大唐帝国骁勇善战的边防将士。两军的战术、装备、兵员素质几乎是大同小异,如今却为不同阵营效力。 香积寺之战,本就是一场摊在牌桌上的豪赌! 两支旗鼓相当的军队,一次次打起消耗战,唐军第一队耗尽,第二队继续和叛军厮杀,叛军第二队覆没,第三队再次出击砍杀,完全就是硬碰硬的对决,毫无用兵章法,拼的就是人数。 香积寺之战也是名将对决的修罗场,大唐前军主将李嗣业,身先士卒,手持陌刀,砍杀数十名叛军,力败叛军主将李归仁,以振大唐军心。 两军厮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战斗持续4个时辰,直至傍晚,唐军伤亡7万,斩杀叛军6万,俘虏2万,实为惨胜。 但是,此战,却让安史集团在关中防务荡然无存,长安也被重新夺回,更为唐朝续命150年,也为李嗣业的巅峰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