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知识点
【 #教案# 导语】《三峡》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下面是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 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 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两岸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两岸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对峙(相对而立)、江面狭窄。】 3、自由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江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江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江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江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两岸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 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两岸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江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江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现江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知识点 文学常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作者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主旨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雄伟壮丽)的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写作特色 1、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知识点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注释: 自:在,从。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冲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朝:早晨。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急流冲荡。 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荣:茂盛。 良:甚,很,实在,的确,确实。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引:接连不断,连续不断。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久绝:声音悲凉婉转。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 绝:消失,停止。 转:通“啭”鸣叫。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衣服。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三峡》
【 篇一 】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3、背诵全文。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 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认识作者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着名地理学家。《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①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阙嶂曦襄御溯湍啸属漱 ②学生试读课文,结合书下 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句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4、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quēxiāngyǎnzhǔsùshùxītuānxiàozhàng 阙处襄陵绝巘属引沿溯飞漱曦月急湍长啸重岩叠嶂 5、译一译,记一记: 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一段一人,先读后译。 注意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补充注释)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B、至于夏水襄陵。(到了) C、或王命急宣。(有时) D、其间千二百里。(代指两地) E、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认为) F、良多趣味。(很) G、沿溯阻绝。(断) H、绝巘多生怪柏。(极) I、哀转久绝。(停止) J、每至晴初霜旦。(每当到) 6、读一读,说一说: 在译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内容。 ①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②写水则抓住三峡不同季节(夏季、春冬之时、秋季)的景物特征来写。 7、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8、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1分钟描绘) ①三峡很美,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景物)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②如此美景,作者是怎样将其描绘得传神入化——抓特征写景。 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景——清幽、秀丽 秋景——凄凉、哀婉(对渔歌的理解) 【 篇二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xx届全国人 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