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知识库 > 正文
五浊恶世是哪五种?
五浊恶世是哪五种?
提示:

五浊恶世是哪五种?

五浊是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1、劫浊,心之生住异灭不净。 2、众生浊,心中诸法不净。 3、命浊,心中诸法余寿不净(长短不一)。 4、烦恼浊,心中烦恼不净。多贪、多嗔、多痴。 5、见浊,心中见不净。 出处: 《俱舍论》 《俱舍论》卷十二云(大正29·64a)︰‘言五浊者,(一)寿浊、(二)劫浊、(三)烦恼浊、(四)见浊、(五)有情浊。劫减将末,寿等鄙下如滓秽故,说名为浊。由前二浊,如其次第,寿命资具极被衰损。由次二浊,善品衰损,以耽欲乐,自苦行故,或损在家出家善故。由后一浊,衰损自身,谓坏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无病故。’ 依《俱舍论光记》卷十二之解释,寿浊即寿命。劫浊即时;时无别体,约法以明,即以五蕴为体。烦恼浊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见浊以五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为体。 有情浊亦无别体,以五蕴为体。如此五浊,即寿浊起时寿命极短促,乃至唯有十岁。劫浊起时衣食等资具衰损。烦恼浊、见浊起则善品衰损。有情浊起则衰损自身,即身量变短小,色白者成黑,力强者变弱,正念正知者亦成邪念邪知,勤勇者成懈怠,无病者变成有病。以此五皆衰损故,鄙之如滓秽,故名为浊。

五浊恶世是哪五种?
提示:

五浊恶世是哪五种?

五浊是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1、劫浊,心之生住异灭不净。 2、众生浊,心中诸法不净。 3、命浊,心中诸法余寿不净(长短不一)。 4、烦恼浊,心中烦恼不净。多贪、多嗔、多痴。 5、见浊,心中见不净。 正经出处 《法华经》 《法华经》〈方便品〉云(大正9·7b)︰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五浊之说也散见于大小乘诸经论中,其顺序亦各各不同,而五浊之说明也并不一致。

什么是佛教
提示:

什么是佛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在中国的古籍里有“佛教”这个词,但是在古籍中,佛教的意思是佛陀的教诫,具体指佛经所记载的佛的言教。 佛教是佛的教化、教言,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一、教言,指佛教的典籍。 二、教化,佛陀教化九界众生。 三、教义,佛陀用佛法智慧教化九界众生。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出家众有弘法利生的责任,在家众需要佛的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生命价值,同时也要有传承佛陀言教的担当。佛说众生平等,皆有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指从真理上讲无差别。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其他的宗教大多数都崇重信仰,强调必须绝对的信仰神,而佛教正好相反,非常反对信仰神。佛教不否认有神的存在,认为神只不过是比人智慧高一些的众生,值得尊敬,并不一定值得信仰,应该信仰如实知见宇宙人生的一种智慧。 所以,佛教的信是一种智信。很多宗教的信,是出于人感情上的一种宗教信仰,把他自己理想的信仰对象都加在神的身上。这个神,从很大的程度上讲,是人按照自己的信仰所塑造的。佛教在这一点上,与一般的宗教,确实有很大不同。

佛教是什么
提示:

佛教是什么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创立。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 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简介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 五浊恶世 是什么意思
提示:

佛教 五浊恶世 是什么意思

佛教谓尘世中烦恼痛苦炽盛,充满五种浑浊不净,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五浊恶世,出自《悲华经》。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娑婆”翻译为“堪忍”,意思是说这个世界虽然众苦煎迫,但是人生活在其中,还有能力忍受,因此称为堪忍。学佛的师兄们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叫做“五浊恶世”,其实就是来形容咱们所在的这个娑婆世界的,同时佛陀还给过一个更形象的譬喻,叫做“三界火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