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和蝈蝈的区别?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 1、体型不同: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2、颜色不同: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触角褐色。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3、食物不同: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蛐蛐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4、科属和别名不同:蝈蝈为螽斯科昆虫,别名哥哥、蛞蛞、蚰子、油葫芦等。蛐蛐为蟋蟀科昆虫,别名:夜鸣虫、秋虫、斗鸡等。 5、叫声不同:蝈蝈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蛐蛐鸣声小而尖。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是体型不同、颜色不同、食物不同。 1、体型不同: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2、颜色不同: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触角褐色。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3、食物不同: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蛐蛐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蛐蛐的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蝈蝈和蛐蛐的区别是什么?
1、颜色不同 蝈蝈一般是草绿色的,不发亮;蛐蛐身体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油光发亮,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2、所属类别不同 蝈蝈属于螽斯科。蛐蛐属于蟋蟀科,但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但是科学分类上它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 3、食性不同 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蝈蝈的历史文化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螽斯,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聒聒的称呼,聒聒和蝈蝈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聒聒和蝈蝈是一个等同的名称。 中国人历来视蝈蝈为宠物,宋代人开始畜热养蝈蝈,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蝈蝈已经较为普遍。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一曰“百代”,一曰“千婴”,这是延续了远古时代对蝈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