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十败十胜论
曹操问郭嘉:“袁绍如此无状,吾欲讨之,恨力不及,如何?”嘉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
一,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二,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
三,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
四,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
五,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
六,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
七,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八,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九,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
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提醒我们:
1、不要拘泥于虚礼
2、要有正义感
3、严于律己,宽以示下
4、任人唯贤,不拘小节
5、兵贵神速,缓则人先
6、以诚待人,任何事都要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7、未雨绸缪,阳谋立身,阴谋防身
8、要有思辨力,要亲贤臣,用小人
9、要法度严明,有大局观
10、人多不一定势众,一个诸葛亮强过一群猪队友。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什么?
1、“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2、“义胜”:袁绍违背朝廷,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3、“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4、“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5、“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6、“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7、“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8、“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9、“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10、“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 扩展资料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郭嘉之才,无可争议,毛主席就曾经说过:“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毛主席如此推崇郭嘉,以及他在军事上的见地不是没有原因的。曹操势力鼎盛时期,都是在郭嘉的辅佐下完成的,而等到郭嘉去世之后,开始步入衰落。 郭嘉少年英才,有些神异。早在东汉末年就预感到天下必将大乱,于是就此隐居,秘密结交英杰。21岁的时候出山,加入到袁绍阵营。在袁绍处待着的时候,郭嘉觉得袁绍虽然能礼贤下士,听取谋士建议,但是却缺少决断,不是明主,于是又离去。后来曹操失去奇才,郭嘉被荀_推荐给曹操,曹操觉得郭嘉是人才,郭嘉觉得曹操是明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想要讨伐袁绍,但是又担心自己不能战胜。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具体透彻的分析曹有十胜,袁有十败,振奋了人心。郭嘉借此跻身入曹操阵营的权利中心,此后越发闪耀。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所破,然后来投靠曹操。当时有谋士建议曹操将他杀了,郭嘉反对。他认为曹操如今英雄之名已传出,若是将他杀了,会寒了天下人的心,影响到曹操吸纳人才。但是他又看出刘备不甘人下,建议曹操将他软禁。曹操接受了郭嘉前面的建议,却并不认可后面的建议。他为了收服刘备,对刘备极好,最终放虎归山。 官渡之战时,曹操正和袁绍对山,那边孙策带兵准备抄了曹操的老家许都。消息传来,曹操阵营一时人心恍惚,甚至还有许多人秘密投到孙策名下。当时曹操也有些慌了,郭嘉却肯定的说:“别看孙策拥有百万之众,但是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日后必定死于刺客之手。”还真被郭嘉给算中了,孙策到了江边,还没有渡江,就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曹操想要率军远征,又害怕养精蓄锐多年的刘备给他添麻烦。郭嘉知道曹操顾虑,肯定的说:“主公你只管去干,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制造麻烦,因为会有人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此战曹操大胜,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郭嘉在军事上的能力的确远超众人,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在行军途中因为水土不服加之操劳过度病逝,年仅三十八岁。郭嘉的英年早逝,无疑是曹操阵营的大损失。曹操在郭嘉去世之后,曾三哭郭嘉,表示对失去如此大才的伤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胜十败
袁绍与曹操的十胜十败是什么?
如果喜欢曹魏历史的网友是一定知道曹操和袁术也是打了很久很久的,两个人也是拼得你死我活的,其实曹操和袁术还有一个非常的有意思的内容,那就是十胜十败这件事情,那么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有不知道的网友可以跟随我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此事发生在官渡之战,袁绍亲率大军攻打曹操,拉开了三国一个重要的战役,无论对于双方还是整个天下的局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袁绍人马众多,粮草充足,曹操在这两方面都要远远输给袁绍, 对于此次战争,曹操并没有多大的自信。谋士郭嘉便提出《十胜十败论》,列出了十项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依据,也因此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十胜十败具体如下: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袁绍最终的确败在了郭嘉提出的这些地方,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袁绍出兵前,他手下的谋士中,只有田丰不同意,袁绍因此将他关入大牢, 田丰认为袁绍只不过是外强中干,曹操人少却势大,其实袁绍好几次机会能够战胜曹操,都被他浪费了。 双方的兵马列阵相对,许攸建议袁绍立即开战,不要给任何机会,曹操以天子为幼儿,拖延时间,终于让战机有利于自己。后来许攸又建议袁绍兵分两路,一路偷袭许昌,一路猛攻曹操的大营,只要由一处得手,曹操必败,时候证明是对的。也被袁绍拒绝了。还把前面的失败怪罪到许攸身上。此处正好是郭嘉说的“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袁绍最初不听田丰的话,一气之下把他关起来,后来又把失败归罪于许攸,不听许攸建议,还要事后治罪,致使许攸投靠曹操,曹操还在洗脚,听说许攸来了,高兴的连鞋都不穿就跑出去迎接。这不正是郭嘉说的: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
十胜袁绍:郭嘉为何断言曹操劣势下却必胜袁绍?
郭嘉念道:袁绍十败、明公十胜如下:‘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用以击败绍无难也。 一份又一份军情急报连同讨曹檄文送进相府。 曹操这两日又患头风病。曹丕和白芍在大堂值守。台案上堆满了各处送来的讨曹檄文。白芍对曹丕说道:是否禀报丞相?曹丕说:父亲前些日犯头风病,吃了吉平太医的药好了。昨日又犯,今日躺下说,除皇上召见与军情急报,均勿打扰。白芍说:这还不算军情急报吗?曹丕点头说:算,只不过这个消息太恶,父亲正病,报给他是否妥当?白芍说:不妨。 曹丕点头,拿起一份讨曹檄文,卷在手中而去。 曹操正躺在榻上迷糊,听到曹丕进来的声音,问:何事打扰?曹丕说:有一军情急报不得不报。曹操闭着眼问:哪里来的?曹丕说:四面八方。曹操说:如此多事。什么军情?曹丕犹豫了一下,说道:袁绍发出的讨曹檄文。曹操仍没睁眼:这又如何?曹丕说:先是在袁绍占据的诸州郡遍布张挂,而后各州郡都出现。再后,从北东南西四面逼近许都。大前日,离许都百里外路口已见。前日,离许都五十里路口已见张挂。今日,离许都二三十里外的路口也出现此檄文。曹操闭着眼说:怎么没挂到许都城门上来,为何不挂到我相府门口?曹丕说不上话来。曹操睁开了眼:能挂到许都四周二十里处,还不是其细作来到我家门口了?各路防卫如此疏漏,该查则查。 曹操问:檄文写得如何?曹丕说:蛊惑煽动人心,无所不用其极。曹操倦怠地说:念念。曹丕说:太长。曹操不耐烦地说:拣下嘴狠的话念。曹丕展开布告一般大的檄文,从上往下边看边说:这一开始,先把父亲的出身、来历糟蹋了一番。曹操又闭上眼,爱搭不理地插话道:不如他袁绍四世三公、出身富贵。曹丕接着往下看:又接着,把父亲这些年贬的、杀的人罗列一番。曹操依然闭着眼插话道:往下要贬要杀的还多呢。他袁绍可能也在此列。曹丕接着往下看,说道:这句话稍有点概括:‘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曹操依然闭着眼淡然说道:老生常谈,这样的话这些年多了去了。 曹丕接着说道:往下,袁绍吹嘘他这次出兵讨曹了:‘今乃屯据敖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若举炎火以x飞蓬,覆沧海以沃咸浚有何不灭者哉?’曹操微微睁开眼,评论道:前面罗列我的罪行,无非说他直我曲,他占着理;后面无非是讲他强我弱,他占着势。 曹丕往下看着说:这一段比较毒:‘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杨之余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疮痍,人为仇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曹操点头道:这段言之有物。照他这么一说,我的部队皆为乌合之众:思乡的思乡,盼北归的盼北归,互相猜忌的互相猜忌,不得不苟且偷安的只是苟且偷安。上上下下危机四伏。略有一两分煽动性。 曹丕又往下念道:‘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曹操眼睛睁大了:这段话听着有精神了,我身上也开始发汗了。他那里‘幽、并、青、冀四州并进’,都出兵了。建忠将军不过是指张绣,此话乃说荆州刘表和张绣也会勒兵相助他。这样有袁绍,有刘备,有张绣,有刘表,是真是假有那么点阵势。 曹丕说道:最后这段悬赏呢:‘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曹操一听坐起来了,说道:几日来头痛想发汗,发不出来,这一下汗出来了。悬赏要我的脑袋,赏钱五千万。我前些日下令征徐州攻刘备,悬赏五百万要刘备的脑袋,看来我的头比刘备贵十倍。这个赏钱还可以,不算低。若我要悬赏袁绍的脑袋,或许也就是刘备那个价钱,五百万上下。 说到这里,曹操起身下榻,说道:此檄文何人所做? 曹丕说:听说是陈琳之笔。曹操笑了:有文事者,必得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但袁绍武略不足实有遗憾啊。好,通知文武要员,商议迎敌! 曹操又抖起精神,在相府厅堂召集文武要员数十人商会。除了郭嘉、荀攸、曹丕、李典、许褚、张辽等人外,这次又增加了孔融与刚从袁术处投诚来的杨刚。 曹操一指台案上堆放的檄文说道:声讨我的檄文你们可能都看见了。袁绍出兵四十万,分几路来攻打许都,你们大概也都知道了。听说他商议出兵时,大殿里召集文武官员就一二百人,超过许都朝会人数。袁绍讲排场啊!总之,这次孤惹了袁绍、刘备,算是把仗约下了。但临开打,孤还是多少有些迟疑。孤是主意大的人,若拿定主意,众说纷纭不为所动。但孤又是主意小的人,汝等任何人反对我的意见,只要有理,孤脸上都挂得住。让刘备领兵去徐州实是孤错了,对刘备确如你们所说,想当然,看走眼了。今日该如何迎战,请诸君大胆陈言。与过去不同,中丞御史孔融和这位曾经是袁术密使的杨刚今日也加盟了,都是赤胆忠心之人,都直言不妨。 孔融跃跃欲试。曹操看出来了:孔融初来乍到就要抢先发言,请吧。 孔融出列,说道:都知道曹丞相麾下人才济济,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融今日承蒙丞相信任加入此决策。但首先发言,恐让丞相不悦,融以为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就这一句话,完了。荀攸立刻出列道:袁绍手下无可用之人,何必与其议和?孔融争辩道:袁绍地广兵强,其部下如郭图、许攸、审配,所谓三大军师皆智谋之士,奋武将军沮授、别驾田丰皆忠臣也,颜良、文丑二位虎将勇冠三军,其余名将不可胜数,不可谓手下无可用之人。荀攸一笑:袁绍兵多而不整,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沮授、田丰虽忠心耿耿言出有理,然袁绍未必采纳。这几个决策人物彼此势不相容,必生内变。至于颜良、文丑之流,不过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无为之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孔融一时语塞。曹操哈哈一笑。 曹丕接着说道:据情报,这次袁绍战前会议上,奋武将军沮授曾建言‘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提出要献捷许都;将袁绍征服公孙瓒的捷报送至朝廷,向天子献战俘,献战利品,在演兵场操练凯旋仪仗,接受天子检阅。他估计父亲绝不会同意。曹操说:肯定不能同意他来这里耀武扬威。曹丕接着说道:第二步,他就以父亲阻拦其朝见天子为由,进兵黎阳,屯边对我施加压力,经营战争准备。第三步,则选多路精骑,东西袭击我方,使我首尾难顾、疲于招架,折腾三年,使我方坐而待毙。曹操思忖道:这一招确有些狠毒,不好对付。 杨刚接着说道:启禀丞相,袁绍那里有我的内线,也是从袁术这边过去的。他得到的消息,沮授的提议被袁绍否决。当殿一二百文武官员看袁绍喜怒行事,都站到了主张当即出兵一边,只剩沮授和别驾田丰二人死谏。沮授不得已建议‘虚张声势,出兵惊扰我方’,一而再再而三,等我方麻痹后出兵攻刘备相互厮杀时,再径直攻许都。曹操插话道:这一条也狠毒。杨刚把话说完:结果袁绍大怒,说再如此动摇军心,以军法论处。曹操说道:正合了荀攸刚才讲的,袁绍有这样忠心耿耿、言之有理之人,却不能用,还不是败军之道? 孔融又争辩道:袁绍那里有沮授、田丰死谏,我这里也死谏,建议暂与袁绍讲和,等丞相势力壮大后,可战时再战。 郭嘉出列道:沮授独自与众人争辩,与今日孔大人之独自争辩有不同。不能单说敢独自争辩就一定有理,要看言之何物。丞相和袁绍有多种分别。不说别的,袁绍虽有一二百人战前会议,但不过一二日,会议情况这里尽知;丞相在这里开会,袁绍再过三个月也难闻只言片语。仅此一条,袁绍还不败,丞相还不胜?说到这里,郭嘉于袖中掏出一张纸,展开道:我认为袁绍有十败,明公有十胜。曹操笑道:你还写有小布告?荀攸插话道:知丞相战袁绍有所犯难,郭嘉昨夜通宵未眠思悟此事,不到五更,就到攸家共同商议。曹操点头。郭嘉念道:袁绍十败、明公十胜如下:‘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用以击败绍无难也。 曹操笑道:如公所言,孤何以当之?荀攸,你又跃跃欲言,何讲? 荀攸说:郭嘉十胜十败之说,正和愚见相合。袁绍兵虽众,又何足惧哉?杨刚跃跃欲言,看左右又止。曹操说:杨刚有何话要讲?杨刚说:郭嘉兄‘十胜十败’之说实为精辟。我如丞相所说,新来乍到,但仅举一条,就知袁绍必败、丞相必胜。袁绍那里,沮授、田丰死谏,若袁绍最终兵败,证明沮授、田丰之见正确,袁绍决断错误,袁绍脸上挂不住,必杀二人;而丞相方才讲,派刘备领兵去徐州一事是自己错了,认错之言坦坦然然,无丝毫脸上挂不住一说。白芍一直在不停书记,这时瞄了曹操一眼,插话道:穷才怕人说没钱,丑才怕人说难看。众人不解。曹操转头问:主簿此言何讲?白芍一边书记着一边说道:丞相平日足智多谋,高人一筹处多了,认一两次失策,无损于明公之号,还落个‘谦虚大度’之名。曹操先一愣,而后笑了。杨刚一直注意着白芍,听完此话说道:杨刚一到许都就听说主簿出语不凡,果然。 曹操站起思忖着踱了踱,站住说道:看来诸位大多建议我坚决迎战袁绍。李典、许褚、张辽,你们以为如何?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二虎将,袁绍那里颜良、文丑是虎将,你们与战如何?李典先说。李典拱手道:张飞丈八长矛别人怕,我独不怕,张飞我包了。曹操说:许褚讲。许褚拱手道:关羽用刀,我也刀,刀对刀,我将关羽抵了。曹操说:张辽呢?张辽拱手道:颜良、文丑和我是一个师父学出来的,必为我手下败将。 曹操刚点头,郭嘉那里却一阵晕厥,荀攸在一旁将他扶住。曹操问:郭嘉,这是为何?荀攸替郭嘉解释道:郭嘉母病,前几日夜夜守护,昨日母亲刚好,又连夜谋划迎战袁绍。曹操点头:累着了。 郭嘉扪了下额头,站定,正神,说道:袁绍虽地广人多势大,但反应迟缓,明公将强兵精,又多谋善变。只此两方相对,如久稳不动,对袁绍有利;若动起来,越乱越好,丞相便可寻机变化。正值此时,万不可踌躇,错过时机。郭嘉愿死战。凡进攻,愿督前军。凡后退,愿督后军。 荀攸说:攸也愿随丞相死战。万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深肯地点头,而后问白芍:主簿认为胜负如何?白芍说:我不懂军事,但感觉能胜。曹操问:为何?白芍说:但看丞相手下,个个心齐无猜忌。《易经》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孔子注释此语:‘一人行,三则疑也。’意思是:一个人独行其是,比较简单;两个人也还可以;三人以上必生猜忌、相疑。这里文臣武将如此心齐,实因丞相为人质朴简约,至正至均,调理得当。曹操备受鼓舞,说道:好,孤有战捷,立刻驰信报许都主簿这里。白芍说:我要随军。曹操愣了:孤没有想过让你随军。战事多危险。白芍说:我不怕。打起仗来,你们一走,相府挺闲的,一人在此无趣,不如去看丞相怎样打仗。荀攸说道:若主簿随军,实能鼓舞全军士气。曹操说:为何?荀攸一笑:容攸戏言:丞相把镇府之宝都带上了,还不是说明胜券在握?曹操笑了:荀攸鬼才,言之有理。好,曹操对着白芍说,你本相府主簿,现中军主簿你也兼吧。 说到这里,曹操又当中坐下,对众人郑重说道:孤决定出兵,迎战袁绍。既然得失已然权衡,胜败已然清算,就不再生疑,须鼓舞全军上下同仇敌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