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知识库 > 正文
古代时期打完仗后箭矢会被回收再使用吗?
古代时期打完仗后箭矢会被回收再使用吗?
提示:

古代时期打完仗后箭矢会被回收再使用吗?

很多人认为古代时期打完仗之后的箭不会再被回收利用了,可实际上,弓箭是肯定要被回收的,从草船借箭的典故我们就可以知道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武器,不会说每次打完仗之后箭都不会利用,那对军队来说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古代时期打完仗后箭会被回收利用。古代时期物资本来就比较短缺,再加上弓箭的制作成本很大,如果每打一场仗浪费了的弓箭不回收,对军队来说将会损失惨重。其次,回收弓箭也是避免让敌军捡走。回收弓箭除了降低损耗以外,还是为了防止敌军捡走。如果弓箭被敌人捡去了,那敌人又多一个武器了,这对自己是不利的。弓箭之所以会被回收应用古代开采技术和冶炼技术不够先进。古代的弓箭可不比现在的子弹,子弹用完了还能装新的,但是弓箭损坏了就要重新召集工匠打造新的弓箭,所以古人打猎或者打仗用的箭还是会收回再次使用的。 一,古人打仗用的弓箭会被回收利用。弓箭又不比子弹,子弹打出去就变形了,不能再重复使用了,南宫剑即使是发射出去才可以再次回收利用,哪怕碰到已经损坏的还能修修再用,所以古人打仗用的弓箭一般都会被回收利用,物体就是为了降低损耗。 二,回收弓箭也是避免让敌军捡走。回收发射出去的箭,其实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避免箭支被敌军拿去循环使用,如果条件不允许回收的话,弓箭手会点着了箭再发出去,避免箭被敌军捡去。 三,古代开采技术和冶炼技术不够先进。古代的开采技术和演练技术并不够先进,制造一批弓箭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古人才会回收,打完照后的工件,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成本。

古代打仗后射出的箭会回收再用吗?
提示:

古代打仗后射出的箭会回收再用吗?

为了培养一支专业的梦饼屋窗口服务,古代军队在选择弓箭手时,一般会选择上肢力量强大的士兵,他们会由峡江县委书记宋铜不间断地训练上肢。主要的方法是让他们不断地张开他们的弓。那些弓箭手在战场上最大的作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而是准确地射击敌人,而是形成队形大规模地射击敌人,而且射击角度与射击有关。这种效果是需要弓箭手多年刻苦训练的一种状态。这种常年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导致弓箭手手臂畸形。后来弩发明后,逐渐取代了弓箭手在战场上的地位,逐渐改变了这种局面。我们所了解的蒙古族骑射,是一种成型的训练方法,是这个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其实古代战场对弓箭的需求和消耗是非常大的。比如我们熟悉的李陵大战匈奴,参战人数只有5000人,但一天就用了50多万支箭。古代战争需要多少箭,从这里就能看出来。那么如果是官渡之战这样的大规模战争,消耗的箭数就不堪设想了。战争失败的一方只关心逃跑,所以应该没有时间拿回丢失的箭。那么战争的胜利一方一定会把他们当做战争的胜利!其实古代打仗的时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军队会拿起箭,尤其是珍贵的箭杆和羽毛。在古代,箭由箭、箭杆和羽毛组成。一般箭都是用金属做的,用竹木或芦苇杆做箭杆,用动物的羽毛做箭羽。因为这支箭对古代军队来说非常珍贵,所以必须收回。为了节省开支和成本,箭杆和箭体都是组装而成。因为箭杆是木头做的,材料好找,但是箭是铁做的,造价高,制作麻烦,但是射出去会有损伤。为了重复使用,箭和箭杆会尽可能的回收,重新组装,重复使用。那么怎么有机会把这些拿回来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赢得了战斗,胜利的一方就可以打扫战场,找回丢失的箭。所以这就是打胜仗的优势。不仅有荣誉感,还有奖杯,连制作成本都省了。

古希腊最早的“钱币体系”,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古希腊最早的“钱币体系”,是如何产生的?

古代希腊最早的钱币,就像亚里士多德描述的那样,是由稀有金属制作并带有权威的图像在上面来证明它的重量和价值。原则上,币制可以由一些权威机构颁发,例如神庙、个人、国家或企业,但是在古代,关于钱币制造的权力到底归谁则没有太多争论。 一、古代希腊的钱币体系古代希腊的钱币体系是相当复杂的,不仅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钱币;即便是在同一地区,甚至在不同的时期也存在着不同的钱币;而在某些特殊时期,即便是同一地区同一时代,也似乎有几种钱币体系同时存在着。根据查尔斯所记载,在希腊世界出现钱币之初,钱币的重量以及币制相当混乱,作为通行于希腊的最普通的银币的德拉克马,至少存在四种或四种以上的不同重量标准。 一个德拉克马,优卑亚制的标准是重4.25g、福尼亚制则重4.72g、埃基纳制重6.3g、米利都制重7.08g。 从最早发明使用金属钱币的吕底亚开始,其“狮币”的金银含量分别是54%,46%,重量约为4.74g。从现存的“狮币”可以看出,吕底亚王国是在刻意的将“狮币”保证在一个稳定的成份、重量和大小,而这就是国家信用的体现。同时在钱币上打上狮头的印记,既表明国家的支持,也体现了吕底亚的当地特色。所以这种在钱币上打印记的做法,在后世钱币的发展中也得到了继承。 二、最早的雅典币制据现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雅典的币制是所谓“埃基纳制”,相传是由阿尔戈斯王斐东所创立的币制,出现年代大概是公元前7世纪,他的币制和衡量制标准流行于大部分希腊地区。 关于斐东的生平我们了解的并不太多,学者们甚至无法确定他生活在哪个年代,所以“埃基纳币制”是由他所建立的并没有得到任何史实的佐证。但“埃基纳币制”是确实存在并且广泛流行的,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当然,除了“埃基纳币制”外,当时希腊世界还存在诸多其他的币制,应用较广泛的就是“优卑亚币制”,梭伦改革时就是以“优卑亚制”取代了“埃基纳制”。 这种币制得名于当时也是商业中心之一的优卑亚岛,“优卑亚制”在爱琴海各岛屿,尤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殖民地比较流行。 小亚细亚是在波斯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的,而在波斯帝国境内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大流士一世所发行的大流克金币,平均重约8.3g。希腊各邦却是实行“银本位”的,因为希腊不像波斯帝国那样拥有充裕、稳定的贵金属矿脉。但是希腊各邦与小亚细亚的贸易往来又是相当频繁,所以金币与银币的兑换过程相当困难及复杂。 波斯帝国的金银兑换比例一直保持在3:40,但是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比例是1:13。而在早期,希腊各地先后出现过1:10、1:12等不同的比例。 金银兑换比例的不同也导致了一些过于依赖商业贸易的希腊城邦所使用的币制和币值的变动,所以以上所提到的两种币制,最终都没有能够稳定下来。 三、钱币的来源(一)战利品和战争赔款。在古代,战争能使战胜者获得极大的利益,对胜利的一方来说,掠夺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记载,雅典在与科尔启斯和贝奥提亚的战争中大胜并且俘获了大量的战俘,后来在收取了每个战俘2个米那的赎金之后将这些俘虏全部都释放了。 (二)矿藏开采。雅典具有丰富的银矿资源。公元前483年在阿提卡南部的劳里昂地区发现的巨大的银矿资源,使雅典的收入激增,亚里士多德和希罗多德对此都有相关的记载,这笔收入高达100塔兰特,当时的雅典将军地米斯托克利劝说雅典公民不要平分这笔财富,而是用这100塔兰特修建了战船。后来证明,地米斯托克利是正确的,这批战船在希波战争时期,为雅典取得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色诺芬在《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也提到过,为了增加雅典的收入,雅典应允许任何愿意到矿里工作的外国人到矿里工作,只要他们同公民一样缴纳税款即可。并建议国家可以拥有公共奴隶,将其连同采矿权一同出租给公民从而获取收入。当拥有10000名奴隶的时候,国家每年就可以净收入100塔兰特。 (三)税收。在雅典,城邦并不向雅典公民征收人头税,外邦人则需要向雅典城邦缴纳人头税。一旦外来人员在雅典的德莫注册成为外邦人,首先要缴纳的就是人头税,通常情况下,每个男性外邦人每个月要缴纳1个德拉克马,单身居住的女性外邦人每月缴纳半个德拉克马。 其次是市场税,即外邦人在雅典的市场上进行零售活动是要缴纳一定税款的,在德谟斯提尼的演说词中曾提及一个在市场上贩卖丝巾的人被控不是雅典公民,理由是他的行为不符合雅典公民的身份。“如果她是个外邦人,那就该调查她是不是缴纳了市场税,就可以知道她是不是缴纳了人头税,也就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 贫穷的雅典人在市场上售卖物品,就被怀疑其公民身份。这无疑说明了,在雅典,外邦人必须缴纳市场税,而雅典公民则无此义务。 再次是港口贸易税,雅典城邦规定,凡是在比雷埃夫斯港进出的货物都要征收2%的关税。而在雅典大多数从事海上贸易行为的都是外邦人或外来人,雅典公民并不亲自参与贸易活动,只是为他们提供贷款或者出租船只以获取利润。 另外,还有其他收入。除以上3种之外,还包括罚金和富有公民或外邦人的捐赠。在德拉古立法中曾提到,作为议事会或民众会议员的雅典公民,如不出席会议者,将按照其财产所划分的登记除以不同程度的罚款。梭伦也赋予400人议事会惩处罪人并处以罚金或判刑的权力,也可任意将罚金收入补偿卫城的开支。 米尔提亚戴斯向雅典人要求了70只船,还有军队和金钱,并承诺他们如果追随他的话会发财致富,雅典人听从了他的话。他带着这支军队去围攻帕洛斯,围城62天之后没有成功很不光彩的回到了雅典。受到了雅典人的弹劾,人民大会要求将其处死。最后米尔提亚戴斯的朋友不停地叙述他的功绩,改变了雅典人的看法,赞成不判他的死刑,但是判处了他50塔兰特的罚金。 公益捐助制度是古代雅典的城邦制度之一。它要求雅典的富人在某一年里以贡献财产以及时间的方式来为城邦服务。公益捐助作为雅典海军和雅典节日的资金源,对雅典的公共财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钱币发展史(中国,希腊,罗马)
提示:

古代钱币发展史(中国,希腊,罗马)

贝类货币 天然海贝 公元618-1368年 ,产于海滨,因其坚固美观,便携带,又能计数,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
人工贝类(石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弥补自然货币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玉贝、骨贝、陶贝、石贝等,被统称为人工贝类货币。它们形态大抵仿照自然海贝,其交换价值,约等于或稍低于天然货贝。
人工贝类(骨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人工贝类(玉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人工贝类(陶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铜贝公元前11世纪
包金贝
  公元前11世纪,商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于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形仿天然海贝。有金贝、银贝、铜贝等。用青铜浇铸的无文铜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
先秦货币
两汉货币
  榆荚半两
  成色年代:西汉早期 。因形如榆荚,称为“荚钱”。“荚钱”一般甚为轻薄,轻重不一。
三国两晋货币
南北朝货币
隋唐货币
五代十国货币
宋辽金夏货币
元代货币
明代货币
清代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