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知识库 > 正文
莽古尔泰简介 莽古尔泰真的杀了母亲吗 莽古尔泰怎么死的-
莽古尔泰简介 莽古尔泰真的杀了母亲吗 莽古尔泰怎么死的-
提示:

莽古尔泰简介 莽古尔泰真的杀了母亲吗 莽古尔泰怎么死的-

  本 名: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所处时代:后金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辽东   出生时间:1587年   去世时间:1632年   旗 籍:正蓝旗   父亲:努尔哈赤   母亲:富察氏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五子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1587年-1632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努尔哈赤的第二位福晋富察氏所生。领正蓝旗。   少时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拉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受封为和硕贝勒。天命四年(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又南下歼天刘綎部四万余众。天命五年(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天命十一年(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太宗即位后,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天聪六年(1632年)莽古尔泰逝世。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曾和代善、阿敏、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   莽古尔泰的军事成就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开始的。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时候莽古尔泰就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拉,英勇善战,沉重打击了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天命四年(1619年),莽古尔泰参加了努尔哈赤大败明军的萨尔浒战役,莽古尔泰跟从努尔哈赤伏兵于萨尔浒谷口,在萨尔浒大破明军,击毙明军将领杜松。又跟从努尔哈赤回军击斩刘綎。同年跟从八旗讨伐扈伦四部的最后一部——叶赫。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进攻明朝的懿路、蒲城两个城池,莽古尔泰率健锐百人追击明兵至浑河。并且率兵救援被察哈尔部林丹汗攻打的科尔沁部取得胜利,林丹汗败逃。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努尔哈赤讨伐喀尔喀巴林部的时候,莽古尔泰独自领兵在夜间渡河攻击并且俘获无数。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莽古尔泰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天聪元年(1627年),他率兵攻击明军右屯卫。天聪三年(1629年),跟从大军伐明,偕同多尔衮、多铎为接应,逼降汉儿庄,莽古尔泰自汉儿庄整合军队击败明总兵赵率教。天聪四年(1630年)二月,攻克永平、遵化。天聪五年(1631年),跟从大军围攻大凌河,莽古尔泰跟从皇太极攻击明军,俘虏张春等。天聪六年(1632年),跟从大军伐察哈尔,林丹汗逃遁。

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子,曾阻止亲哥向皇太极拔刀,为何最后不得善终呢?
提示:

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子,曾阻止亲哥向皇太极拔刀,为何最后不得善终呢?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子女众多,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子女中。有的比较出名,比如后来改后金为清朝的皇太极,再比如著名的摄政王多尔衮。还有代善、莽古尔泰、褚英等等,都是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 但是,除了这些人之外,在努尔哈赤的儿子当中,其实还有一些不是很出名,但其实也曾在历史上发挥过一些关键作用的人。 比如德格类。 提起德格类这个名字,大部分人会感到陌生。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个儿子,德格类在历史并不是太有名气。那么历史上的德格类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结局如何呢? 德格类生于公元1592年,这个时期是明朝万历皇帝执政时期。当时,努尔哈赤还只是建州女真各部的首领。德格类的墓前,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德格类与莽古尔泰还有莽古济,均是由富察福晋所生。德格类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个儿子,在兄弟当中地位也是较高的,毕竟母亲的地位摆在那里。 公元1621年,这一年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第五个年头,同时也是明朝天启皇帝执政时期。此时的后金,已经极为强大,开始了和明朝分庭抗礼的阶段。德格类曾率军攻打辽东奉集堡,最终击败了明军守将李秉诚,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公元1629年,这个时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执政的第二个年头,这个时期,明朝与后金在辽东战事频发,这个时期努尔哈赤已经去世三年了,而这个时期也是皇太极坐上皇位的第三个年头,因德格类在此战中烧毁明军粮草和俘虏明军士兵有功,被封为贝勒。 公元1631年,因莽古尔泰不听从大汗皇太极的军令,导致贻误战机,受到皇太极的严厉批评,莽古尔泰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因此对于皇太极的批评是不服的,与皇太极说话时言语也多有不敬,在这种情况下,二人发生了争执。 在这之后的莽古尔泰没有好好的反省自己,没过多久便又受到了皇太极的批评,这次的莽古尔泰更为不敬,手里拿着刀与皇太极进行争执。德格类在看到如此的情况后,便上前制止了亲哥哥莽古尔泰这种大不敬的行为,接着德格类抡拳打向亲哥莽古尔泰,让他脑子清楚一些。而哥哥莽古尔泰挨了弟弟德格类一拳后,大骂弟弟德格类不和自己站在一边,骂完后把德格类推倒在地。因为这件事,莽古尔泰被削去爵位,之前统领的军队也被交由其他人进行管理。 因为当时德格类是站在皇太极这一边的,所以莽古尔泰被罚,倒也没有牵连到德格类,皇太极依然还算对他不错,对他委以重用。 公元1635年德格类病逝,终年四十三岁,此时莽古尔泰已经去世三年。但是,就在这之后不久,已经去世的德格类和莽古尔泰,大概生前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们死后,却又有一场危机向他们袭来。

多尔衮,清朝入主中原的奠基者,那么多尔衮为何会放弃皇位呢?
提示:

多尔衮,清朝入主中原的奠基者,那么多尔衮为何会放弃皇位呢?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嫡出,生母为清太祖的继室大妃(继妻)乌拉那拉氏。在清太祖一众皇子中,出身可以与多尔衮一较高下者,除了他的同胞兄弟阿济格、多铎,就只有清太宗皇太极、褚英、代善、莽古尔泰了。崇德八年清太宗去世时,褚英和莽古尔泰已故、阿济格和多铎兄弟唯多尔衮马首是瞻,彼时出身能够与多尔衮一拼的实际上只有代善和清太宗的嫡长子豪格。经过清太宗多年的刻意限制、打压和分化,代善原本两红旗的相对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被儿孙分走去不少,儿孙又各怀鬼胎、各自站队),加之年纪渐长,代善对于皇位已经没有太大兴趣,他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实际利益。因为清太宗去世比较突然,并没有明确指定皇位继承人,彼时清王朝出身最高的一对叔侄多尔衮和豪格拉开了“皇位争夺战”的序幕。 双方力量对比 经过清太宗在位期间的政治斗争和旗份置换,到清太宗去世时,八旗的力量对比大致是:清太宗亲掌两黄旗(实际无主)、一母同胞的多尔衮三兄弟掌两白旗、代善祖孙三代掌两红旗、豪格掌正蓝旗、小宗旁支济尔哈朗(庄亲王舒尔哈齐子、清太祖亲侄)掌镶蓝旗。按理说,多尔衮三兄弟手握两旗,豪格却只有正蓝旗,多尔衮兄弟拥有绝对优势才对。那么,豪格凭什么和多尔衮争呢?两黄旗! 因为两黄旗归清太宗亲掌,在清太宗去世之后,两黄旗虽然暂时无主,但两黄旗下将领反对多尔衮即位,虽然没有公开支持豪格,但私下里与豪格打得火热的将领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豪格再不济也是主子的亲儿子,他当皇帝总比多尔衮当皇帝对自己更为有利。如此一来,就算豪格赢得一半两黄旗将领的支持,也可以形成与多尔衮三兄弟势均力敌之势,这还不包括骑墙观望的代善祖孙三代和济尔哈朗将来的下注!很显然,多尔衮三兄弟并不占据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代善为了“保持中立”、待价而沽,甚至不惜杀掉了自己公开支持多尔衮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的就是避免自己过早卷入皇位之争,失去主动权。因为父兄的遭遇,济尔哈朗更是谨慎异常,生怕站错队、重蹈父兄的覆辙,因而也采取了骑墙观望的态度,没有公开表态。 帮倒忙的两黄旗将领 就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之际,本来作为豪格“潜在实力”的两黄旗将领索尼、鳌拜等人公开提出了“立皇子”的诉求。此举原本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反对多尔衮继承皇位!对于豪格而言,这原本是利好,等于是将两黄旗纳入了自己麾下。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在待价而沽的代善看到了机会!见两黄旗将领提出了“立皇子”的诉求,代善随即表示“拥护”。但是,代善却提出了另外的设想,那就是跳过豪格,选择清太祖的其他皇子继承皇位!对于代善而言,无论多尔衮还是豪格当皇帝,对自己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只有选择一位缺乏自身实力的皇帝对自己才最为有利。在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的“操作”下,代善迅速倒向了清太宗的皇九子福临,即后来的清世祖。代善此举一出,两黄旗将领竟无言以对,只得接受既成事实,其中部分人也不便再暗中支持豪格。毕竟“立皇子”是他们最先提出的,总不能出尔反尔吧?济尔哈朗见形势一边倒,也跟着暗中站队、倒向了皇九子福临。 原本势均力敌的多尔衮和豪格瞬间变为了“弱势群体”,福临坐拥五旗支持,无论多尔衮还是豪格,如果想要上位,只能通过武力解决,而且绝无必胜的把握!相反,失败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如此一来,不仅刚刚强盛起来的清王朝将要陷入内讧,一统天下恐怕也将变得遥遥无期。不得不说,清初的“王爷”们格局还是非常大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自身的私利!最终,多尔衮与豪格选择了妥协,皇九子福临成为了新皇帝,改元顺治。但多尔衮三兄弟手里毕竟握着两白旗,相对于任何单独一方都拥有一定优势,其力量不容小觑。在妥协之后,多方达成共识,多尔衮以虚位换实权,成为了“太上皇”!呃……不……人家那叫摄政王。 因此,多尔衮并不是主动放弃了皇位,而是因为力量对比发生剧变,多尔衮手中的两白旗不再占据优势,这才不得已作出了妥协,放弃了对皇位的诉求以换取摄政王的实权。在成为摄政王之后,多尔衮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多方大打出手,搞掉了豪格、逼退了代善、架空了济尔哈朗……最终成为了清王朝没有名分的真“太上皇”——皇父摄政王。那么,权倾天下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没有自己当皇帝呢?这对于多尔衮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不是吗? 代善、济尔哈朗等人的实力还在 多尔衮虽然逼退了代善、架空了济尔哈朗,但是彼时代善小家族对于两红旗的控制力还在,济尔哈朗的实力也没有遭到彻底的打击。虽然处于弱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多尔衮想要称帝,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这两位哥哥的。很显然,代善、济尔哈朗,包括不少拥有旗份的入八分宗室王公并不希望多尔衮来当这个皇帝,他们只想维持现状,多尔衮称帝的阻力其实还是挺大的! 摄政王的权力无限接近皇权 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期间,清世祖和孝庄文皇后为了保住自身的地位、稳多尔衮,对多尔衮几乎到了无限纵容的地步,并没有掣肘多尔衮的权力。包括清世祖本人,也并没有和多尔衮发生过什么正面冲突,基本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友好”状态。对于彼时的多尔衮而言,除了一个皇帝的虚名,他俨然就是清王朝的皇帝了。 多尔衮无子,称帝的愿望并不迫 多尔衮妻妾众多,而且多尔衮本人也有生育能力。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多尔衮直到去世,只生下了一个女儿,连一个儿子都没有!后来承袭多尔衮睿亲王爵位的所谓“儿子”多尔博,其实是多尔衮胞弟多铎的亲生儿子,虽然过继给了多尔衮为嗣子,但实际上他只是多尔衮的侄子。对于多尔衮而言,多尔博与清世祖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亲侄子,只不过一个是同母弟弟的儿子、一个是异母哥哥的儿子,但侄子本身与自己并没有太多亲疏远近。 换言之,就算多尔衮当了皇帝,将来皇位也只能传给侄子,而当下坐在龙椅上的同样是侄子!为一个侄子搞掉另一个侄子,对于多尔衮而言缺乏现实诱惑,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或许就是多尔衮没有取清世祖而代之的原因所在吧,如果他有亲生儿子,恐怕未见的还会那么淡定! 多尔衮还年轻,不急于一时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古北口狩猎时不甚坠马,不治身亡,年仅虚三十九岁。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多尔衮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坠马身亡!彼时的多尔衮还年轻,并不急于一时,他有大把时间等自己的亲生儿子出生。到时候再废掉清世祖,也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而已…… 更重要的是,彼时清王朝虽然已经入关,却还没有真正一统天下!南明小朝廷还占据着半壁江山,各地的割据势力也没有被彻底铲除。皇帝的虚名与一统江山想比,对于多尔衮显然是没有诱惑力的,他更想要的是一统江山!为了一个皇帝的虚名引发内讧,而失去一统江山的最佳时机,当了皇帝又如何呢?而且,彼时一统江山对于多尔衮而言是有期待的,只是时间问题,他大可以等江山一统、亲生儿子出生之后再去图那个皇帝的虚名,不是吗?毕竟彼时的多尔衮才三十多岁!完全没有必要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