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知识库 > 正文
露从今夜白下一句是什么
露从今夜白下一句是什么
提示:

露从今夜白下一句是什么

01 露从今夜白下一句是月是故乡明,这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的诗句,这首诗是安史之乱之后,诗人和几个弟弟被迫流落到各地,诗人在月圆之夜想起家乡,思念起自己的亲人,于是写下这首思乡怀亲之作。 02 《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03 这首诗写于杜甫贬官华州后。当地发生饥荒,杜甫乃弃官西去,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县)怀念胞弟而作此诗。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除了思念兄弟,也在诗中寄寓了国家破碎的沉痛心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语意平淡而感情深沉,从而成为经年传诵的名句。 0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
提示: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月是故乡明,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今天晚上开始就进入白露节气啦,月亮还是家乡的更亮一些。 露从今夜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律诗,名为《月夜忆舍弟》,全诗如下: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哪首诗
提示:

露从今夜白哪首诗

“露从今夜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古诗《自月夜忆舍弟》。 原文: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全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 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秦州城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当时属偏远的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下一句古诗是什么
提示:

露从今夜白下一句古诗是什么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1、原文;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扩展资料; 《月夜忆舍弟》的全诗赏析;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