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如下: 1、专硕与学术硕士招生统一考试,但专业硕士更偏重技术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就业更受公司企业欢迎。专业硕士授予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同学术硕士相同。 2、专硕的学习特点: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习特点: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统一管理。 在职专业硕士学习特点:有的班是利用每周六和周日全天时间,有的是两周一次,利用周五晚上及周六、周日时间安排课程教学;有的班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有的班每隔一段时间集中若干天授课(主要是异地办的班);有的班既利用假日又占用一定的工作日。但一个班只有一种方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进行选择。 3、对学生来说,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不过全日制专业硕士不同于在职硕士,两者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明显不同,gct 相对简单,而参加统考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将取代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的种类。 扩展资料 中国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但一直以来,更偏重学术型学位教育,而少注重专业型学位教育,所以很多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只能大谈阔论,能理论能研究,但操作能力差。为了与世界上学位教育接轨,因此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教育。 在每年的10月联考中,录取的都是专业型学位研究生,但那毕业后,只有专业学位证,而没有毕业证书,只有参加1月份全国统考后,才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其实每年1月统考中,早就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操作能力型学位)如法律硕士等,但专业太少。 随着2010年的政策改革,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得以扩招,所以专业就增加不少。有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军事硕士、建筑学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会计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体育硕士(除竞赛组织方向)和工程硕士(除项目管理方向)。
南昌大学老师全部名单
院校专业: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 2001年8月,是由南昌大学举办,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2016年7月,由南昌大学与共青城中航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新学院,属民办性质。建院十余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院先后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中国高等教育中心和知名教育媒体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十佳诚信独立学院”。2016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评价》中,我院在全国265所独立学院中排名第15名,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声誉逐步形成。,目前,学院坐落在赣江新区共青城市,校区占地 1215亩。根据教育部要求,学院具备了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财产管理、独立进行教学。学院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模式,即学院、学科部、系三级设置,学院和学科部两级管理。下设院办、人事处、财务处等16个行政职能部门和基础、人文、财经、理工和信息5个学科部,整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顺畅。,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业务精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 500余人,其中专职专任教师30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5人,此外,还专门配备了专职辅导员41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12名。学院依托南昌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设有本科专业33个,招生专业3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现有全日制本科及自考在校生达12000余人。学院推行完全学分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毕业证书,从2012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院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已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四次修订,完成了《 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课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培养方案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利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深化对慕课、大学生英语等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培训,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5年来,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省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共计203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26项,省级奖项1710项。仅2017年就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88项。,学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激励作用,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精神。自 2015年起,为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大一新生中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先后组织开展了综艺大赛、歌手大赛、辩论赛、篮球赛、“五·四”诗会、女生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讲坛等各种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出“和谐、健康、精彩、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挑战杯”和网络创新应用等国际、国内赛事,均创佳绩。,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创新改革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将之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开展 SYB创业培训工作,对学院所有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提高学生创业技能;2016年,与南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分中心;加强了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力度,与江西众超电器有限公司、浙江省武义县人社局、浙江橙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成功举办了每年一次的全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4%以上,学院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在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中一直都是“优秀”。学院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我院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建院以来,学院已走上规范化办学的轨道,实现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型,取得了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双丰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朝着创建国内高水平独立学院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他信息:南昌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建设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并且于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这也同时说明南昌大学拥有两个学校的特色与优势,拥有1+1>2的本领。 因此,江西省的重点大学谁排第一?肯定是985名校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两个,硕士点291个,博士点72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1个,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含食品)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武汉大学杰出校友排名
武汉大学杰出校友的排名如下 1、柯俊 2、王佛松 3、陈荣悌 4、江元生 5、李方华 武汉大学杰出校友的详细简介如下 王佛松院士是高分子化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王佛松院士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含会议报告)200多篇,与其他学者合著、合译专著各一部;1978年以来已培养博士10多名、硕士近20名;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及三等奖一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重大成果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他还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项目实验室小试的主要研究者和负责人之一。他还获香港理工大学1996年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奖。 李方华院士是我国单晶子电子衍射结果分析的开创者,也是我国建立与发展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的代表人物之一,200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也是获此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武汉理工大学知名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知名教授如下: 1、刘泉教授 女,1963年9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首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系统理论与信号处理、工业及康复机器人。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项、国合和重大子项各1项)、“两机”重大专项、国家“863”和 “973”子项;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4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9篇。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级各类精品课5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 2、张联盟教授 男,1955年1月出生,1995年12月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物性专业。张联盟教授主要研究先进复合材料(复相陶瓷、功能梯度材料、软磁合金材料和薄膜材料,在高温结构材料和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组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若干在国内或国际上领先的学术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学术奖励4项;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引文43篇次,被EI、ISTP收录33篇;出版教材、译著和编著共3部。张联盟教授在上述学术领域内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计委专项以及省、部级以上其他项目达12项。 3、谢峻林教授 女,1965年2月出生,2001年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教学、教学管理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研究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组织起草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等将对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系列指导文件; 已主持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及取得的研究理论成果为实现劣质低活性燃料在水泥分解炉中的燃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水泥燃烧理论的重要补充与发展,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