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老照片(献给1950-1970出生的,50岁以后的人)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一转眼,那些童年的记忆渐行渐远,曾经虽苦,同样过得有声有色,那些吃过的苦,何尝不是一种富有,值得一生去回味! 那时候,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 28自行车是那时候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二八"指的是轮子的直径为28英寸,以前爸爸送孩子上学就骑它。前面大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再坐一个,那时老爸的肩膀宽厚温暖,坐在上面是满满的幸福。 公路上也有卖票的小公交,但是并不多。 那时候,桑塔纳轿车是土豪的配置,红旗牌轿车是神级土豪的配置。 那时候的火车是绿皮车,嘈杂拥挤的火车站,车厢里列车员来回穿梭卖着盒饭。每个站台,印象里贩卖最多的好像是鸡腿。 那时候买飞机票,得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七八十年代坐飞机的人大多都是政府官员因公出差,百姓出行不会选择乘坐飞机,那时候,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而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坐飞机还是很奢侈的。 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爸爸经常把算盘打得啪啪响,看着爸爸手里翻飞的算盘珠子,感觉特别厉害。 妈妈没事就会坐在缝纫机前,做起针线活,这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即使只是拿旧衣服缝缝补补,就已经很满足。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印花的老床单,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俗气。 一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两棵树上系根绳,就开始晒被子。 那时候集市都特别简陋,没有固定的房子,都是挑着担子摆摊,小贩从不缺斤短两。 80年代,爱美的女人甩掉了长辫子,开始流行烫发,顶着大波浪卷儿走在大街上,特潮。 那时候没那么多水乳、眉笔、口红,一盒雪花膏,就是女人全部的化妆品。 那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家家户户都搬着凉席和竹床,在马路上、街道上打地铺,想要好位置都要抢呢。 老人们担心孙子孙女被蚊子咬,就撑上这款最经典的蚊帐,所有蚊子都飞不进来,还会守候在一遍,蒲扇轻轻地拍着、拍着。 那时候家里没有洗衣机,妈妈们洗衣服都用搓衣板,这些东西放在今天都成了老古董啦。 那时候家家户户好像都有这种大衣柜,存放着我们温暖安定的小日子。 洋黄历,以前就指着这个看节日,过一天撕一页纸,一本撕完一年就完了。 那时候10元钱就能养活一家人,蔬菜水果才几毛钱一斤。 单位食堂吃饭都是人手一个空碗,洋瓷缸就去了,大锅饭、长条凳,大家坐在一排,有说有笑。 1983年,上海最高级国际饭店的一桌酒席,茅台酒8块钱,饮料是桔子水,算是那个年代流行的饮料。 那时候,可乐刚刚进入中国,逐渐在全国风靡开来。 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卖冰棒的叔叔每次吆喝着经过,不管我们在玩什么都会立马跑过去。 大伙儿把整个车子团团围住,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写着“冰棒”的箱子,箱子不大,花样却很多,每一种都足以让我们流口水。 偶尔奢侈一下喝健力宝,瞬间变身“土豪”,引来所有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那时候我们的零食少的可怜,能有个棉花糖、雪人冰棍,都可以高兴老半天了! 那时候烧饭还是用灶台,饭粒黏在锅底,香香脆脆就成了锅巴,锅巴可是相当管饱的,没有牙的小鬼头只有看的份。 以前家里有老人,过年做小辈的来拜年,都是四大件,果子糕点、几瓶酒、罐头和糖。 1980年代初,上海淮海路上的西餐馆收银台,整个装饰让人无法联想到西餐,主要菜肴基本都不超过一块钱,冰淇淋咖啡只有五角钱。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书包也没那么重,文具盒都是铁的,上面还有乘法口诀表。 那时候没有补习班,小朋友们放学回家,在门口放个板凳,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看老版西游记、海尔兄弟、黑猫警长、小糊涂神等。 那时候考试卷子都是老师自己刻字印刷的,考完试后考生手肘都被油墨蹭黑了。 那时候的人们对知识和学问充满了敬仰,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人,大家都在认真地看书做笔记。 老师经常布置写字作业,偷懒的孩子会用好几只笔绑在一起,刷刷几行写完了!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破旧而拥挤的,但是大家感情特别好,不像现在都是各玩各的手机或电脑。 那时,虽然没有高 科技 的 娱乐 ,一台电视就能够凑足几家人过来,一起聊家长里短,一起津津有味的看节目。 那时候电视节目也很贫乏,而且晚上10点就没有电视节目了。有时候很多电视台还会出现这个画面,让你心里痒痒的,盼着电视台快点恢复播放。 好在那时候小孩子的课业生活非常丰富,一群小伙伴来家里找你,一起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弹弹珠、跳皮筋、捉迷藏... 那时候流行音乐开始在大街小巷唱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歌手,会收藏很多他的磁带,在悠闲的午后用录音机放着听。 那时候夏天的晚上,大家都集中在小广场上乘凉,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就发了疯似的玩儿,直到广场上放电影,人们才会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动。 那时候男女谈朋友可比现在严肃的多,约会是提前一周定好时间,包接包送,接走之前要得到女方家长同意,还要顺手带点小礼物,不必贵重,但要好看,而且午夜十二点前,必将女孩送回家。 那时候约会也没有太多地方去,简易的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嘈杂的人声……这样的“咖啡厅”还是特别适合一段天长地久的开始。 或者在公园里慢悠悠地呆上一下午,风景如你,俱好。 那时候没有微信、QQ等社交软件,男女之前沟通感情的方式,就是白纸黑字的情书,手写的一字一句,认真而笃定。 那时候结婚还没有“房子、票子、车子”这么一说,女方最看重的还是小伙子的人品行不行。那时候的姑娘,更愿意跟心爱的人一起吃苦,一起过熨熨帖帖的小日子。 那时候结婚,没有录像,没有司仪,没有彩排,甚至只有一身红衣服,连婚纱都没有,更别提豪车接送了,有的只是新娘新郎脸上幸福质朴的笑容。 那时候参加结婚宴席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搪瓷脸盆,颜色大多是红色,还会印着红色的喜字,是亲朋好友们祝福两口子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人生苦短,一晃老了。 50后如今六十多,60后如今五十多,70后如今四十多。单纯的心不见了,复杂的心装满了,眼角的泪风干了,心里的伤增多了, 曾经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渐行渐远了,往事只能回味,再也回不去了。
一组70年代的老照片
1979年的课堂上
北京东风市场
工人早晨集体跑步煅炼,哪个时候的衣服就是这种色调,蓝灰黑绿……
小学生,估计是大城市的吧,看着状态不错。
1979年的南京“向阳院”工人宿舍区
1979年的广州街头
973年的北京天安门前
1979年的上海
1979年的成都郊外的农村,生产队员排成排,手里拿着长竹竿,不知道是在做着什么。
1979年的桂林
1971年的南京,这种图片好有年代感。
1978年的香港一条拥挤的街巷。
30张罕见的老照片,历史真迷人
岁月流逝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历史 上有很多精彩的瞬间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很庆幸摄影技术及时出现了,他们通过照片的形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那个年代的记忆,我们可以透过很多老照片,看到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来跟随我一起回到那个时空,听听当时的故事吧! 1992年正在当油画模特的珍妮约瑟夫, 这幅作品后来成为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经典片头。 这是民国时期的特殊职业女性, 而这样的烟花女子其实也是分等级的, 根据她们的长相和气质进行划分。 晚清时期跪在地上的犯人, 他头上戴着重重的木枷锁, 枷锁上的封条清楚地印着“上海县”三个字。 上个世纪70年代街头的施瓦辛格, 他穿成这样是为了向大家宣传健身活动。 拍摄于1900年的一场大型的中式婚礼, 而新郎和新娘的年纪看起来很小, 地上摆放着很多“大元宝”。 拍摄于1907年的法国滑稽舞蹈女子天团, 她们正在进行表演…… 因为长相太差强人意而被大臣上奏的良子皇后, 而护妻心切的裕仁天皇却称赞她笑起来像天使。 1984年拍摄《星球大战》时使用的道具, 那个时代因为没有特效几乎都是实拍的, 可想而知整部电影下来要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 20世纪初期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同性恋, 她们对视一笑,眼神里是满满的爱意。 1925年拍到正在逗狗狗的卓别林, 当时的他正在拍摄《淘金记》。 这位南芳皇后就是越南的末代皇后, 她出生于带有华人血统的富豪家庭, 她在20岁的时候就因气质出众被看中成为国母, 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最美的五位皇后之一。 这是1969年拍摄的特殊早餐, 这是专门为阿波罗号太空人准备的。 1919年街头一名墨西哥的士兵, 认真地看向怀里抱着的妻女。 1990年拍到的三毛去世前的最后一组照片, 她身上穿着乞丐服,浓密的头发自然地披散着, 眼神里流露出哀伤的神情。 晚清时期,刚刚抵达加州6名留学孩童的合照, 不知道这批人归国之后的命运如何呢? 这是1958年的巴西利亚的街头, 这座高楼大厦正在建设中。 正在试镜《高跟纽扣鞋》的奥黛丽赫本, 当时的她也仅仅只有19岁而已。 一帮清朝末年的和尚围在一起下棋, 从照片里还可以看到桌上放着水烟袋。 这是清朝末年蒙古贵族的女子装扮, 虽然没办法看清衣饰的颜色, 依然可以看得出来是非常华丽的服饰。 拍摄于1900年的老照片, 八国联军的军队正在穿过午门前往紫禁城, 走在最前面的是八国联军的总司令瓦德西。 图片中的小男孩正是如今已经家喻户晓的李连杰, 当时他是中国武术代表团的一员, 正在和他握手的是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 这是上世纪20年代马戏团一头正在表演的大象, 不知道它被抽打了多少次才学会这个动作的。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平壤的男子装扮 这是1878年正在展出的自由女神像, 当时也只是建好了它的头部而已。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 如今的拉斯维加斯大道还只是一片荒芜。 即将完工的经典泰坦尼克号, 它是于1908年开工,直到1912年4月才完工。 这一身装甲钉刺装备的男人, 其实是印度土邦的刽子手, 他们之所以会这样装扮其实是怕恶鬼缠身。 1970年的地铁已经有专人在帮忙推了, 而谁能想到直到现在他们依然是这样的。 上世纪40年代大饥荒时期, 两个饿到极致倒在路边的孩子, 画面太心酸,让人不忍心看。 1939年生产的一款几乎“全裸”的老爷车。 -end- 每天满足你的好奇心。
28张罕见的老照片,历史真迷人
有时候我们会思考一个问题,时间都去哪儿了呢?转眼间一辈子就过去了,而很多过去的记忆只能从一些老照片里寻找,在老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一点一滴的变化,来跟随猎奇菌翻看一下那些年泛黄的老照片,回忆一下那些经典的过往。
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女性照片,
旗袍将她们的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亲人们的合照。
拍摄于1971年的李小龙一家四口,
可惜的是,他的儿子在28岁去世。
1900年街头的快递员,
他的衣服上赫然印着两个大字“邮政”,
他们应该是最早的一批快递员了。
这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一场隆重的婚礼,
一对新人中间坐着的是男方的母亲,
而两边的“天定良缘”四个大字非常显眼。
1986年英国女王和她的丈夫正在参观长城,
遗憾的是,以后再也看不到他们的合照了。
上个世纪80年代街头一群摩登女郎,
她们戴着当时最流行的太阳眼镜,
笑容那么灿烂明朗!
这是1979年新中国第一个喝可乐的人,
经过父母同意后,他送给小男孩一罐可乐,
这是上世纪初的葬礼照片,
图片中是一个纸扎的西洋 汽车 ,
里面甚至还配备了“司机”。
拍摄于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的街头,
一位打扮非常高贵的俄罗斯贵妇。
这是上世纪90年代的理发店,
在当时已经属于非常洋气的地方了,
想不想尝试一下当时很流行的“拐子烫”?
1995年的上海街拍,
打扮时髦的女郎正在用手机通电话。
一群清末还留着辫子的男人们正在喝酒聊天,
这点倒是和如今的男人们一样。
上个世纪某一年的春节前照片,
照片中的妇女们都在忙碌地置办年货中……
1912年,梅兰芳在北京首演《木兰从军》,
在当时也算是轰动一时。
清朝末期拍摄的倒塌之前的雷峰塔,
塔下有一个左手叉腰的人正在摆POSE,
和耸立的雷峰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年“大哥大”正流行的时候,
街边出售大哥大的店铺生意火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陕西的一农民和他的孩子们,
他怀里正抱着他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
这是1991年湖北一村庄的小学,
一场春雨过后,教室里已经是一片狼藉,
孩子们仍然在认认真真地听课。
1990年的西安城里一个年轻人,
正在开心地逗着家里的猫。
1994年上海街头的三位洋气的女性,
可以看得出来她们的打扮很新潮。
1987年身穿旗袍的女性正在摆姿势拍照。
1912年,一位青年男性在剪辫之前,
特意留下了自己和辫子的合影。
拍摄于20世纪10~20年代的合影,
图片中是蒋介石和他的妻子陈洁如。
至少百年前街头的三个小姐姐,
她们正在路边摊上大快朵颐。
拍摄于1874年的上海老照片,
图片中的罪犯应该是犯了不小的罪,
而上面的封纸写着“上海县”。
上个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出行方式,
相信有不少人曾经经历过。
上世纪20年代北京的闹市街头,
干苦力的男子全身黝黑干瘦。
-end-
每天满足你的好奇心~
=================
好想回到童年,70年代80年代满满回忆的老照片
看到这些70、80年代的老照片,满满的都是回忆!
小时候的快乐很简单,长大后这些快乐地日子已渐行渐远!如果能回到那个夏日鸣蝉的傍晚,你愿意吗?
放学的路上脱掉衣服光着膀子,三五成群的小学生结伴而行,每个孩子口袋里都装着玻璃弹珠、沙包、石子,找个人少空旷的地方玩上一会儿,那种开心无语言表。
那时候没有现在铺天盖地的游乐场,没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但只要有小伙伴儿就能疯上一整天。
一瓶汽水,喝完了还能回味好多天!
夏天最盼望着能吃上一个五分钱的冰棍,那骑着永久自行车的卖冰棍大哥,曾经是夏天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搬来板凳坐在墙边写作业,不用大人督促就很好的完成了,怕去了学校老师让蹲墙根。
学校食堂的伙食无论怎样都吃得津津有味,那时候都用的是洋瓷碗和不锈钢饭盒。
做眼保健操时候偷偷的睁开眼,老师一来,马上装模作样地闭上眼睛!
小时候特别想当警察,经常模仿警察执勤。个子太矮,只好站在小凳子上。
放学的时候去帮妈妈卖核桃,自己偷偷的吃上几个。
和几个小伙伴躲猫猫,没想到自己躲了半天都没人找,天都黑了只好摸黑回去,一路上总怕有什么东西跑出来。
下雨了,没几个人随身带雨衣,只有冒着雨光着脚跑回家。
如今,我们物质丰富内心却极度空虚。如果还能回到童年,我们一定会倍加珍惜这些简单纯粹的快乐,这些老照片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只能追忆!
70、80年代最真实的老照片,美好的时光70后的记忆,再也回不去了
看到这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在脑海中再一次出现了过去的记忆,这些画面挥之不去。在这些老照片里都是我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生活记忆。之所以我们有这么深的记忆和深深的怀念。怀念是因为经过!怀念源于对比! 六七十年代虽然物质生活比较贫困,但是人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往事历历在目,激情岁月纯真年代!我们不是怀念贫穷,而是怀念纯朴,善良,和正直。 那时农民很穷,一个大男人生产队干一天2角钱,而我们村当工人的那个时代是最幸福的,物价低,一个工人顶十个农民收入。 这个交公粮的场景,经历过的人都还有记忆吧。我记得海燕小时候,也和大人一起去交公粮,而且起早就要去排队。30年前交公粮的场景,交过的都老了。 我听老辈人讲,当时交公粮,大概是每亩粮食产量的16%左右。比如说如果亩产小麦500斤,就需要交公粮大概80斤的左右。家里有10亩田,就要交1400多斤。 这个活,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正在田里脚踏龙骨车,分水灌溉田地。那个年代都是用人工抽水灌溉,都是出人力。需要很多人一起参与劳作。 过年了,看到大人们洋溢的笑容,小孩子的开心和喜悦。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 过年是最让孩子开心的日子了。 当然少不了,贴对联,剪窗花了,那个时候剪窗花可是都是心灵手巧的人剪的,现在没几个让你会剪了。满满的过年的气氛。 这张照片一家四代一起在春节吃团圆饭,多么开心,好热闹。看到这个场面你有没有勾起你童年的记忆! 还有过年包饺子,蒸馒头的习俗,蒸馒头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过年年味十足,看着就有年味,就喜庆! 放鞭炮更是我们难忘的记忆,小孩子像这样的把鞭炮挂在棍子上,放完之后,再找一下没点燃的哑炮。然后掰开点燃里面的药放呲花玩。 小孩子就是这样的简单的风车和大刀玩具,面具一些简单的玩具,就能让小孩子玩得这么开心。 那个年代还有电视机,更不用说手机电脑了,只能听收音机,而且还不是家家都有。能有收音机的人家是很富有的。 那个时代想开春节联欢晚会只能去现场观看。这张是当年 侯宝林、郭启儒 两位艺术大师的表演。 那个年代的供销社在大城市就是百货商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那里面的味道, 总能闻到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有没有和我一样感觉的友友,请举手! 80年代先进青年标配“爆炸头”,那时候谈婚论嫁,那时候女方提出条件,男方努力基本能达到。但总的来说,人还是比较纯真、温和的。 那女生手里拎的纸盒上的照片是她本人吗? 那个年代买糖要到供销社去买,而且吃完的糖,糖纸也舍不得丢掉,感觉糖纸图案也特别的,收集起来,那个时候唯一的梦想就是自己家能开小卖店。 童年的你做过这样的蒲垫吗。草编的坐垫叫蒲团,北方一般烧火做饭时用编织蒲垫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的是苞米棒的皮子做成的。 泥小响,你玩过吗?看到这些,就想起了童年时候,自已制作玩具,而乐此不疲,现在想仍很好笑。 小学时候的教师,很多人的小时候经历过课桌是土胚垛上隔个木头板,三人一条板。你没有经历过? 玩挑棍需要收集足够多的冰棒棍,通常都是把三、四个人收集的汇总一起玩 抛石子,烤番薯,河里游泳等等玩过的应该头发都白了吧!记忆中儿时的味道—农村烤红薯 大盖帽的记忆,童年的最爱,见到这样的帽子,感觉自己真的老了,你有没有同感! 童年时光,就在昨天,还是小时候好,无忧无虑,童年美好的回忆。看完感动往事如烟童年的回忆,那时虽穷却温暖开心。现在富裕了却失去了欢声 满满的都是回忆,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心里突然有种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