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良是一个运筹帷幄、聪明绝顶的人。 张良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通过自身智慧为刘邦脱身。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不参与皇室纷争,明哲保身,得到了善终。 轶事典故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张良是哪里人
张良是秦末汉初人。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人物成就 张良向刘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楚汉战争中最强劲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足智多谋的张良为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良的政治活动处在秦末汉初阶级斗争的风暴中,他被刘邦称为“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得力谋臣。《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以说,张良是一个军事家,但不掌军权。是一个政治家,但也不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力。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
历史上张良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张良结局是病逝。 历史上张良,个人目标已达到,一愿基本满足。加上身缠,体弱多疾,乃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前186年(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谥文成侯。 张良简介: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在汉朝江山初定的时候,张良便预感到刘邦会对功劳巨大的臣子进行诛杀,于是称病不出。随着大汉江山日益巩固,张良开始逐渐将自己从政坛中抽身,从不参与政治斗争。为了不落到韩信的下场,张良主动辞官,归隐山林。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
张良的结局如何?有何功过?
张良得到了善终,死后被追封为文成候。张良的功劳在于他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打了很多胜仗,为大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良唯一的过失,就是没有预料到项羽会在彭城围攻刘邦,致使刘邦损失了30万兵马。 刘邦建立大汉朝以后,开始了屠戮功臣的行为,他先后杀掉了韩信,彭越和萧何,可是刘邦却唯独放过了张良。 张良之所以没有惨遭杀害,主要是因为他清楚刘邦的为人,知道刘邦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所以汉朝建立以后,张良并没有留在朝堂上帮助刘邦处理政务,而是归隐山林,开始修仙问道。正因为张良没有沾染权力,所以刘邦才会放了张良一马。 后来戚姬生下了赵王刘如意,刘邦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想要废掉吕后的儿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只好找到张良求助,张良给吕后出了一个主意,让她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 刘邦也明白商山四皓的影响力,知道天下的士人集团都非常支持太子,太子的根基已经非常稳固,不可动摇,于是就放弃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因为张良帮助刘盈保住了太子之位,所以吕后非常感激张良。刘邦去世,吕后掌权以后,吕后并没有残害张良,而是善待他。张良去世以后,吕后还追封张良为文成候。 至于张良的功过,那当然是功大于过了。张良在追随刘邦之前是韩王兴的门客,后来他被韩王兴派去护送刘邦,刘邦由此发现了这个非常出色的谋士。 当初刘邦打下汉中之地,封堵函谷关以后,项羽大怒,打算起兵40万攻打刘邦。可是在战争前夜,张良得到了这个机密军情,他马上将此事报告刘邦,并且将项伯引荐给刘邦,最后通过刘邦和张良的游说,项伯答应去劝解项羽,刘邦也成功捡回一命。 结语:张良的结局非常好,得到了善终,他并没有被刘邦和吕后残害,死后还被追封为文成侯。张良的功大于过,他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逃脱险境,打败了项羽。 张良唯一的失误就是没有预见到彭城之战的失败,导致刘邦损失了很多兵马。
张良的老师是谁?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 《水龙吟》 当年博浪金锥,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便论功三杰,封侯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欲仿始皇击节叹曰:“嗟乎,能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不亦可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评价 张良素多病,从上入关,不食谷,杜门不出,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辩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加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阳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