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官德主要有哪些内容?
1.公忠思想。儒家的官德“贵公”。所谓“公忠为国”是以“公”为前提的。在我国封建时代尽管并未出现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明确分野,但家与国、己与群、小我与大我的利益矛盾却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为官者在处理这些利益矛盾时,应当“天下为公”、“致公无私”、“先公后私”、“以公为贵”、“利济苍生”。 2.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精华。它在我国历史悠久,历代统治者都对入仕前的学子和从政后的官吏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为官者要想治理好国家,发展社会,就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有爱民之心,做到爱民如子。 3.持正思想。要有正大光明、公正无私的作风,正直坦荡、刚直不阿的气节,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品质。 4.清廉思想。“廉者,政之本也”。在我国古代,清廉是对为官为吏者的基本道德要求,即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公生明,廉生威”,千百年来无数事实证明,清廉自守是为官之本。
官德有哪些基本内涵?
所谓官德,主要是指公务员应该秉持和拥有的恪守职业道德和保持政治操守的品质。官德是在人的道德范畴之上的,属于特定职业的一种品质。 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官德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廉洁奉公的操守意识、甘于奉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事业观念、正确的权力观等,是一个复杂的思想道德范畴。 官德是公务员个人政治信仰、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的综合反映,体现于领导、管理、服务、协调等各项领导工作中。
从“官”字说官德
众所周知,我们的文字是象形字演变发展而来,我们创造文字的老祖宗在发明“官”这个字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竖两个口,这就成了“官”字。中国人的官,自古以来都是和德连在一起的,无论是用作警醒的为官先做人,还是选拔任用人才时的以德为先、任人唯贤,都对官员的道德提出了很高要求。
官字上面为什么要有一个宝盖头呢,是官员给自己遮太阳的伞吗?不是,下面还有口呢,所以他遮的是人,是为老百姓遮风挡雨的意思。因此,守护是官员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中国古代称皇帝为“天子”,西方讲“君权神授”,其实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希望借助冥冥之中神秘力量的赋予,来证明政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上帝也好,天神也好,对子民总是仁慈的,都要用自己强大的力量保护万众。所以,儒家对帝王提出的要求是“敬德保民”,天子如此,百官亦当如此。最近火爆一时的达康书记虽然性格执拗,但他的形象还是很可爱,关键之处就在于他确确实实在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守护一方民众太平。虐民以自肥,既是对民众的不敬,也是自掘坟墓。古往今来,忘记了守护之责而导致民怨沸腾的例子不胜枚举,水涌舟覆的沉重教训更是引人深思。
官字下面还有一竖两个口。两个“口”说明不是守护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竖则很有意思,它把两个“口”前端取平了,老祖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当官还得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下来接受的教育都是去恶向善的,所以在本心中就有趋向公平公正的倾向。每个人都想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时候,社会就需要一个准则,大家共同遵守,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这种利益。这就是规矩,只有保证了社会的各个成员都有均等的机会,才能维持稳定。而官员作为具体的管理者,在这其中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保证这种规矩的公平执行。一碗水端平了,众人自然心服口服毫无怨言,古人口中这就是“青天”;如若端不平,守护的不再是大众,维护的自然是个别人的利益,这就是“保护伞”。
官德的内容简介
官德,不仅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本书用大量真实、典型的案例,以及历史上的著名事例,围绕权力、职守、人格等,分析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官德建设和加强法制等手段相配合,旨在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官德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影响社会的风气。可以说,官德高度决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官德水平也决定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等“五德”的提出,意味着我党将官德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官做先人,从政德为先。加强官德修养,从梁衡的精心之作《官德》开始。
官德有哪些作用?
从地位和作用来看,官德既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又对社会道德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反映和体现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社会,伦理思想深厚而广博,其中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入和长远。从春秋时期直至近代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民间礼俗的历史;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在国家控制力量中长期居于基础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