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下架原因是?
因为制作方人员的立场问题,加上病毒的污名化,以其中资质最深的操偶师“猫叔”为代表,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公开宣称“新冠病毒”为“武汉病毒”,语气还略带嘲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迫于压力,2020年3月,官方的《霹雳布袋戏》全网下架。 扩展资料: 《霹雳布袋戏》是一部超长的动漫,从1988年播出至今已经有2400多集了,它是以闽南地区的布袋木偶戏为基础创作的武侠动漫,其靠着故事剧情和独具特色的人物诗号赢得了一部分观众的喜爱。 在《霹雳布袋戏》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诗号,诸如百世经纶一页书,在出场时会有旁白念出他的诗号“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啊”。 《霹雳布袋戏》中的人物的诗号很多都是原创,但是也有不少直接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例如任平生诗号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千樵老乐雕偶遇叶小钗那段更是直接抄袭王维的《终南别业》。 川凉剑佚祭独孤遗恨的诗句也是直接抄袭李叔同先生的名篇《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而其引用改编古代诗人的名句名篇更是不计其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霹雳布袋戏
霹雳布袋戏怎样?
不差! 霹雳系列由台湾的「十车书」黄强华职司编剧、「八音才子」黄文择统筹口白,从1988年的「霹雳金光」至2013年「霹雳侠影之轰动武林」计已播出1858集。除了横跨电视、录影带、VCD、电玩之外,还进军大荧幕,耗资三亿台币拍摄首部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甚至登上国家剧院的舞台表演,这说明了台湾的民俗技艺——布袋戏已经成为文化艺术的一部份。剧中主要人物已成为不少观众的偶像。其周边商品包括木偶、剧集原声带、电脑、线上游戏及其他人物商品等带来庞大的商机。 【霹雳布袋戏的崛起有两个灵魂人物,黄强华与黄文择这对在性格与专长上互补的兄弟档,一个心思细密、饶富文采就负责企划与编剧统筹事宜,另一个擅长布袋戏最重要的口白绝学,以一人配上所有戏偶的旁白,这是掌中戏精神亦是家训。黄文择说:“这是父亲(黄俊雄)希望即便是盲眼人也能靠旁白达到听戏的效果……最高曾经配上一剧戏里的二十几个角色。”】 很多初看布袋戏的人都在抱怨配音问题。整部剧由黄文择一人配音,不论男女角色,且为闽南语发音,非国语,传播范围因此受限。但就我个人而言,恰恰就是地道的闽南语,配出了独特的江湖韵味,现在反倒接受不了国语配音了。只是黄大年纪大了,可能要退休了,一想到就觉得惋惜。 ●︿● 剧情特色,在于除了传统布袋戏中剑侠戏的基调,以及文戏里诗词文采和诙谐搞笑的特色之外,更发展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剧情,包括回到过去的“时空圣战”、日本忍者、妖魔鬼怪、异次元世界(如灭境、集境、道境、苦境)、外星人(叶口月人)、吸血鬼(西蒙等人)、机器人(紫霹雳)、人造人(诡龄长生殿精华作品无名)、生化人(奈落之夜·宵),以及许多类似现代科技的武器、道具(如九霄铁龙帆、瀛幡御龙艇)等等。 此为霹雳布袋戏顺序: 如果要看漂亮的偶和不错的剧情 建议从刀龙传说开始 想看稍早以前的剧 可以从剑踪开始 初看剧可能会觉得情节人物弄不清 不妨百度… 只要耐心看几集,就会通了。
传统台湾布袋戏是怎样的?
传统台湾布袋戏,据说于清顺治年间从闽粤沿海一带传入。师承唐山师父,专门演出代代相传的老戏码,后来则专门搬演神仙魔道大战,剧情光怪陆离,集怪诞、悬疑、刺激于一身,称为“金光布袋戏”。 台湾布袋戏最初流行于台湾嘉义、鹿港等闽南人聚居地区,道白曲调均带闽南乡音,被闽南人称为家乡戏。后来逐渐扩散到台湾全省。 台湾布袋戏的偶人造型、舞台布景、音乐曲调诸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戏班分前后场,前场表演撑技,即由主演、助演,称为“头手”、“二手”的2人操纵戏偶;后场4人,分担文武场。 唱腔一般采用漳州调。乐器有月琴、单皮、堂鼓、小锣、铙钹等。演出多为有谱可循的传统剧目,内容大抵取材于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