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知识库 > 正文
中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中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提示:

中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中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随着社交媒体上出现专为歼-10A升级准备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传言多年的“歼-10AG”已然进入实际发展阶段,预示着歼-10这款在国产战机中地位非凡的型号,即将成为全四代半家族。由于其生产周期主要集中在2006到2012年,当下升级改造的时间节点其实相当合理。相比之下,从2008年开始服役的歼-11B,却已经在2021年开始改造工程,北部战区更是在2022年公布了成建制“歼-11BG”的服役资料,而从2001年加入空军的歼-11A,却始终不见大规模升级的迹象。 ▲网络上出现的歼-10A专用改装雷达 现代先进战斗机的性能极为高端,也对作战软硬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长达30-35年的服役过程中,战斗机想要在大部分时间保持战斗力,就需要不断更新以避免落伍。其中服役15年左右开启的中期升级,是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节点。趁着对战斗机硬件大规模调整的时机,更换发动机、雷达、显示器等核心零部件,再搭配全新的作战软件和武器,足以使得战机在之后10年保持可观的战斗力。作为一支正蓬勃发展的空中力量,中国空军大规模装备四代半/五代战机的时间较晚,国防环境又比较恶劣,因此对歼-11BG等入门级四代半型号的需求非常旺盛,只不过早年装备四代机的过程有些复杂,才使得这一过程稍显混乱。 ▲成建制出现的北部战区“歼-11BG” 国内海空军对四代半战机的需求很大(海航陆基部队甚至到目前都没有成建制装备四代半战机),但战机中期升级的花费并不小,制约了全面升级规模。像歼-11B这种重型四代机,仅仅是换装两台大推力发动机和大直径相控阵雷达硬件,开支就已逼近千万美元。歼-10A作为单发战机,硬件开支稍低一些,但单机软硬件升级总价也在千万美元上下。为了保证这笔钱花得值当,中期升级的对象往往会精挑细选。以日本购买的美制F-15J战机为例,日本空自原本共购入213架,除去损失的12架外,201架现存F-15J只有约一半完成中期升级,预计在近几年开始的“超级截击机”项目,更是打算在升级后的F-15J中选择约60进行再次改造。 ▲F-15J服役多年仍在改造 国内从1992年开始发展的四代机队伍,大致可以分为国产歼-10和外购“侧卫”两条技术路线。其中歼-10虽然细分为A、B、C、S等多个型号,但除了部分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外,其余软硬件均是国内自主发展,升级时不存在技术黑洞,因此能比较标准的在15年服役节点开始改造。相比之下,“侧卫”系列的情况很复杂,最开始获得的苏-27SK和之后的苏-30MKK是原装进口,后面升级需要俄方的技术支持,甚至大量使用俄制零部件。考虑到两国航空工业现在的技术差距,国内海空军不能接受这一点,因此苏-27SK和苏-30MKK实际上已经放弃大规模升级,仅做了少量改动以适应国产武器(最后引进的苏-35SK也适用这一原则)。 ▲苏-30MKK仅做了少量升级以搭载国产武器 相比之下,歼-11B则是仿制的全国产型号,虽然设计方案并不是出自国内,但软硬件升级也没有什么技术阻碍。再加上歼-11B的发动机,是国产涡扇-10的首款量产型涡扇-10A,技术状态并不完善,升级相对迫切,最终反而比更早服役的歼-10A更快接受改造。受益于庞大的机身和成熟的气动设计,歼-11BG改造后的收益非常明显。其将近300架的总生产数量(包含海航装备的歼-11BH),即使按照60%的升级数量估算,也能在短时间内催生超过200架入门级四代半战机。由于当年单座歼-11D项目被砍,因此歼-11BG在未来将承担与歼-16配合,填补歼-20数量空缺的制空重任。 ▲海航装备的歼-11BH预计也会在不久后开始改造 至于歼-11A,其情况非常特殊,本身技术状态和歼-11B差距不大,但中俄在签订歼-11A生产合约时,俄方为保证自身利益要求提供机体、雷达、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这就使得100架出头的歼-11A机队中,国产和进口零件基本上是各占千秋。再加上其原本就是在国内组装生产,因此在技术上具备升级潜力,特别是后期国产零部件比例较高的部分。只不过这批与90年代苏-27SK技术标准相同的战机,使用寿命同样偏低,改造的经济成本也居高不下,最后还是被放弃,只等最后的使用寿命耗尽便光荣退役。 ▲歼-11A至今还在活跃但剩余时间已经很有限 事实上,即使是歼-10A的改造也存在一定问题,这款立项于80年代末期的装备,带有很明显的冷战烙印,特别是高达2.2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才会诞生,当下已经没有太大价值。如今国内对歼-10A进行大规模升级,只能解决内部软硬件问题,无法修改气动设计,最终战斗力还是赶不上气动设计调整后的歼-10B和歼-10C。只不过,相比于这种战术收益,整个体系的进步和完善更加重要。 ▲歼-10A的气动设计存在明显先天不足 国产元素越浓郁,战机的升级潜力就越大,这是海空军多款四代机升级的典型特征。国内航空技术水平曾长期落后于世界主流,从90年代开始的追赶历程虽然最终大获成功,但过程也是相当曲折,不同技术标准、使用状态的战机相当复杂,带来了不少麻烦。幸运的是,随着中航工业的努力,国产战机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以“歼-10AG”和“歼-11BG”为标志,海空军战斗机更新换代实现了真正的标准化,像歼-11A、苏-27SK、苏-30MKK等,连中期升级都未展开就黯然退场的消极情况,从此开始成为历史。

中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提示:

中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请点击输入 中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随着社交媒体上出现专为歼-10A升级准备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传言多年的“歼-10AG”已然进入实际发展阶段,预示着歼-10这款在国产战机中地位非凡的型号,即将成为全四代半家族。由于其生产周期主要集中在2006到2012年,当下升级改造的时间节点其实相当合理。相比之下,从2008年开始服役的歼-11B,却已经在2021年开始改造工程,北部战区更是在2022年公布了成建制“歼-11BG”的服役资料,而从2001年加入空军的歼-11A,却始终不见大规模升级的迹象。 ▲网络上出现的歼-10A专用改装雷达 现代先进战斗机的性能极为高端,也对作战软硬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长达30-35年的服役过程中,战斗机想要在大部分时间保持战斗力,就需要不断更新以避免落伍。其中服役15年左右开启的中期升级,是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节点。趁着对战斗机硬件大规模调整的时机,更换发动机、雷达、显示器等核心零部件,再搭配全新的作战软件和武器,足以使得战机在之后10年保持可观的战斗力。作为一支正蓬勃发展的空中力量,中国空军大规模装备四代半/五代战机的时间较晚,国防环境又比较恶劣,因此对歼-11BG等入门级四代半型号的需求非常旺盛,只不过早年装备四代机的过程有些复杂,才使得这一过程稍显混乱。 ▲成建制出现的北部战区“歼-11BG” 国内海空军对四代半战机的需求很大(海航陆基部队甚至到目前都没有成建制装备四代半战机),但战机中期升级的花费并不小,制约了全面升级规模。像歼-11B这种重型四代机,仅仅是换装两台大推力发动机和大直径相控阵雷达硬件,开支就已逼近千万美元。歼-10A作为单发战机,硬件开支稍低一些,但单机软硬件升级总价也在千万美元上下。为了保证这笔钱花得值当,中期升级的对象往往会精挑细选。以日本购买的美制F-15J战机为例,日本空自原本共购入213架,除去损失的12架外,201架现存F-15J只有约一半完成中期升级,预计在近几年开始的“超级截击机”项目,更是打算在升级后的F-15J中选择约60进行再次改造。 ▲F-15J服役多年仍在改造 国内从1992年开始发展的四代机队伍,大致可以分为国产歼-10和外购“侧卫”两条技术路线。其中歼-10虽然细分为A、B、C、S等多个型号,但除了部分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外,其余软硬件均是国内自主发展,升级时不存在技术黑洞,因此能比较标准的在15年服役节点开始改造。相比之下,“侧卫”系列的情况很复杂,最开始获得的苏-27SK和之后的苏-30MKK是原装进口,后面升级需要俄方的技术支持,甚至大量使用俄制零部件。考虑到两国航空工业现在的技术差距,国内海空军不能接受这一点,因此苏-27SK和苏-30MKK实际上已经放弃大规模升级,仅做了少量改动以适应国产武器(最后引进的苏-35SK也适用这一原则)。 ▲苏-30MKK仅做了少量升级以搭载国产武器 相比之下,歼-11B则是仿制的全国产型号,虽然设计方案并不是出自国内,但软硬件升级也没有什么技术阻碍。再加上歼-11B的发动机,是国产涡扇-10的首款量产型涡扇-10A,技术状态并不完善,升级相对迫切,最终反而比更早服役的歼-10A更快接受改造。受益于庞大的机身和成熟的气动设计,歼-11BG改造后的收益非常明显。其将近300架的总生产数量(包含海航装备的歼-11BH),即使按照60%的升级数量估算,也能在短时间内催生超过200架入门级四代半战机。由于当年单座歼-11D项目被砍,因此歼-11BG在未来将承担与歼-16配合,填补歼-20数量空缺的制空重任。 ▲海航装备的歼-11BH预计也会在不久后开始改造 至于歼-11A,其情况非常特殊,本身技术状态和歼-11B差距不大,但中俄在签订歼-11A生产合约时,俄方为保证自身利益要求提供机体、雷达、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这就使得100架出头的歼-11A机队中,国产和进口零件基本上是各占千秋。再加上其原本就是在国内组装生产,因此在技术上具备升级潜力,特别是后期国产零部件比例较高的部分。只不过这批与90年代苏-27SK技术标准相同的战机,使用寿命同样偏低,改造的经济成本也居高不下,最后还是被放弃,只等最后的使用寿命耗尽便光荣退役。 ▲歼-11A至今还在活跃但剩余时间已经很有限 事实上,即使是歼-10A的改造也存在一定问题,这款立项于80年代末期的装备,带有很明显的冷战烙印,特别是高达2.2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才会诞生,当下已经没有太大价值。如今国内对歼-10A进行大规模升级,只能解决内部软硬件问题,无法修改气动设计,最终战斗力还是赶不上气动设计调整后的歼-10B和歼-10C。只不过,相比于这种战术收益,整个体系的进步和完善更加重要。 ▲歼-10A的气动设计存在明显先天不足 国产元素越浓郁,战机的升级潜力就越大,这是海空军多款四代机升级的典型特征。国内航空技术水平曾长期落后于世界主流,从90年代开始的追赶历程虽然最终大获成功,但过程也是相当曲折,不同技术标准、使用状态的战机相当复杂,带来了不少麻烦。幸运的是,随着中航工业的努力,国产战机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以“歼-10AG”和“歼-11BG”为标志,海空军战斗机更新换代实现了真正的标准化,像歼-11A、苏-27SK、苏-30MKK等,连中期升级都未展开就黯然退场的消极情况,从此开始成为历史。

我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提示:

我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我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 随着社交媒体上出现专为歼-10A升级准备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歼-10AG”已然进入实际发展阶段,预示着歼-10这款在国产战机中地位非凡的型号,成为全四代半家族。 由于其生产周期主要集中在2006到2012年,当下升级改造的时间节点其实相当合理。相比之下,从2008年开始服役的歼-11B,却已经在2021年开始改造工程,北部战区更是在2022年公布了成建制“歼-11BG”的服役资料,而从2001年加入空军的歼-11A,却始终不见大规模升级的迹象。 先进战斗机的性能极为高端,也对作战软硬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长达30-35年的服役过程中,战斗机想要在大部分时间保持战斗力,就需要不断更新以避免落伍。趁着对战斗机硬件大规模调整的时机,更换发动机、雷达、显示器等核心零部件,再搭配全新的作战软件和武器,足以使得战机保持10年可观的战斗力。 作为一支正蓬勃发展的空中力量,中国空军大规模装备四代半/五代战机的时间较晚,国防环境又比较恶劣,因此对歼-11BG等入门级四代半型号的需求非常旺盛,只不过装备四代机的过程有些复杂,才使得这一过程稍显混乱。 国内海空军对四代半战机的需求很大,但战机中期升级的花费并不小,制约了全面升级规模。像歼-11B这种重型四代机,仅仅是换装两台大推力发动机和大直径相控阵雷达硬件,开支就已近千万美元。歼-10A作为单发战机,硬件开支稍低一些,但单机软硬件升级总价也在千万美元上下。 为了保证这笔钱花得值当,中期升级的对象往往会精挑细选。以日本购买的美制F-15J战机为例,日本空自原本共购入213架,除去损失的12架外,201架现存F-15J只有约一半完成中期升级,“超级截击机”项目更是打算在升级后的F-15J中选择约60进行再次改造。 国内从1992年发展四代机队伍,大致可以分为国产歼-10和外购“侧卫”两条技术路线。其中歼-10虽然细分为A、B、C、S等多个型号,但除了部分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外,其余软硬件均是国内自主发展,升级不存在技术黑洞,因此能比较标准的在15年服役节点开始改造。 相比之下,“侧卫”系列的情况很复杂,最开始获得的苏-27SK和之后的苏-30MKK是原装进口,后面升级需要俄方的技术支持,甚至大量使用俄制零部件。考虑到两国航空工业现在的技术差距,国内海空军不能接受这一点,因此苏-27SK和苏-30MKK实际上已经放弃大规模升级,仅做了少量改动以适应国产武器(最后引进的苏-35SK也适用这一原则)。 歼-11B则是仿制的全国产型号,虽然设计方案并不是出自国内,但软硬件升级也没有什么技术阻碍。再加上歼-11B的发动机,是国产涡扇-10的首款量产型涡扇-10A,技术状态并不完善,升级相对迫切,最终反而比更早服役的歼-10A更快接受改造。 受益于庞大的机身和成熟的气动设计,歼-11BG改造后的收益非常明显。近300架的总生产数量,即使按照60%的升级数量估算,也能催生超过200架入门级四代半战机。由于单座歼-11D项目被砍,因此歼-11BG承担与歼-16配合,填补歼-20数量空缺的制空重任。 至于歼-11A,其情况非常特殊,本身技术状态和歼-11B差距不大,但中俄在签订歼-11A生产合约时,俄方为保证自身利益要求提供机体、雷达、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这就使得100架出头的歼-11A机队中,国产和进口零件基本上是各占千秋。 再加上其原本就是在国内组装生产,因此在技术上具备升级潜力,特别是国产零部件比例较高的部分。只不过这批比苏-27SK战机使用寿命同样偏低,改造的经济成本也居高不下,最后还是被放弃,只等使用寿命耗尽光荣退役。 事实上,即使是歼-10A的改造也存在一定问题,这款立项于20世纪80年代的装备,带有很明显的冷战烙印,特别是高达2.2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已经没有太大价值。 国内对歼-10A进行大规模升级,只能解决内部软硬件问题,无法修改气动设计,最终战斗力还是赶不上气动设计调整后的歼-10B和歼-10C。只不过,相比于这种战术收益,整个体系的进步和完善更加重要。 国产元素越浓郁,战机的升级潜力就越大,这是海空军多款四代机升级的典型特征。国内航空技术水平长期落后于世界主流,过程也是相当曲折,不同技术标准、使用状态的战机相当复杂,带来了不少麻烦。 幸运的是,随着中航工业的努力,国产战机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以“歼-10AG”和“歼-11BG”为标志,海空军战斗机更新换代实现了真正的标准化,像歼-11A、苏-27SK、苏-30MKK等,连中期升级都未展开就黯然退场的消极情况从此成为历史。

中国目前三代机的数量,各种型号的数量!
提示:

中国目前三代机的数量,各种型号的数量!

苏27系列(包括苏27SK、苏27UBK和由此发展而来的歼11、歼11B):
目前已装备苏27系列的部队有:空2师6团、空33师98团、空19师55团、空1师1团、空7师19团、空6师16团、空14师40团
数量:273架。
2、苏30MKK(含苏30MK2):
目前装备苏30MKK部队有:空3师9团、空29师85团、空18师54团、试训中心3团
数量:每团19架共76架。
装备苏30MK2的部队有:海航4师10团(海空雄鹰团)
数量:24架。
3、歼10系列(包括歼10A和双座型的歼10B):
目前装备有歼10系列的部队有:成都空军44师130团、南京空军3师8团、广州空军2师5团、沈阳空军1师2团、试训中心13团(2003年2月最早列装)。
数量:如果以上4个团(不包括13团)满编,按照每团28架计算,就有112架,加上13团的10架,至少也有120以上。
4、歼轰7系列(包括歼轰7A):
目前装备有歼轰7系列的部队有:空28师83团、空5师15团、空11师33团、海航5师20团、海航9师27团、海航6师16、18团(这两个团都是装备歼轰7)。
数量:按平均每团18架计算,共有126架。
5、歼8系列:
歼8白:空24师21架、海航5师12架、试训中心7架。
歼侦8:侦3团10架。
歼8A:海航5师7架。
歼8E:空24师19架、空30师17架。
歼8B:空12师28架、海航9师13架、试训中心11架。
歼8D:空21师16架、空9师25架、空29师26架、海航9师11架。
歼8H:空21师4架、空37师12架。
歼8F:空1师18架、空37师10架、海航5师11架、飞行试验中心2架。
歼侦8F:空26师8架。
以上合计:288架。
以上中国海空军目前共计列装约八百架较先进的战机,其中大部为三代机,JH-7系列和J-8F/H系列可以称为"准三代"(战力接近三代机),中国即将进入崭新的"千机空军"时代!

歼10能否打过日韩的F15和东南亚的苏30之类的重型机?
提示:

歼10能否打过日韩的F15和东南亚的苏30之类的重型机?

大家都知道,歼1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单发动机、全天候的第四代战斗机,而时至今日,歼10在我国也服役了将近16年的时间了,严格来说,是我国比较老旧的一款战斗机了,当然为了能够让这一款战斗机发挥出他最大的威力,我国对它进行了很多的改进,而整体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新的歼10C的整体作战半径达到了一千两百多公里,整体航程也达到了将近三千公里,歼10C装备了最为先进的AESA雷达系统,使用的航空发动机是俄国制造的AL-3FN-M1发动机,按照国际上面对于战斗机的划分标准,歼10C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三代半战斗机的性能了,但是歼10C比较是我国一款比较老的机型了,使用歼10C是有着天然的缺点的。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主要装备的是美国研制的F-15型战斗机,其中日本服役的F-15J,整体来说,是比较的老旧的,日本装备的这一类型的战斗机还是二三十年前从美国方面购买回来的,而且在雷达等等各种性能上面,都比较的落后,如果和歼10C交手的话,基本上不是歼10C的对手。 但是,韩国方面装备F-15K却是不一样,因为F-15K是美国目前最新改进的多用途战斗机之一,在空战上面有着非常不错的性能,而且拥有着全天候打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F-15K是一种多用途的战斗机,既可以用来进行空战你,又可以当做是轰炸机。 目前,F-15K战斗机的机身上面可以携挂15枚精准制导导弹,最大偶的载弹量达到; 10吨以上,整体来说,F-15K战斗机的战斗力还是非常的强大的。 至于我们国家的歼-10能否打得过日韩的F15这样的重型机,还有待考察,主要这两种机型的侧重点其实是不一样的,歼10是属于轻型制空的战斗机,而F-15是属于重型的多用途战斗机,在整体的性能上面,歼10和F-15其实是差不多的,各种高难度的飞行动作,两种机型其实都可以完成。 而韩国的F-15K装备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也使得F-15K战斗机在国际上面其实可以划分到四代半的机型,整体的性能是比较的强大的,尤其在航空发动机上面,我们国家的使用的涡扇发动机,在使用寿命上面和推力上面要弱于美国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