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知识库 > 正文
看《生门》纪录片的一些感受
看《生门》纪录片的一些感受
提示:

看《生门》纪录片的一些感受

说起父母,人们都喜欢贩卖“伟大”这个词,自己没有当妈以前不敢批判这种说辞。当我自己成为一位母亲后,越来越确定,其实并不是的,我们想要一个孩子往往都是出于自己的需求,为了不想再听父母的唠叨,为了生活能更有意思,为了以后不会因为没有孩子而后悔,等等。所有这些“为了”里面,并没有“为了让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


孩子是被动的来到这个世上的,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很幸运,不用在生门的关口考验父母的人性。而对于对少数不那么幸运的孩子,父母的价值观、甚至一种心态,就可能决定了他们生命的走向。

《生门》纪录片的第10集,就讲了这样一个关于家庭抉择的故事。这一集讲述了两个病情相似的产妇,面对孩子去留的关头,两个家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李双双,怀孕34周,妊娠高血压,见到李主任第一面时,要求医生做引产,不要这个孩子了,因为宝宝已经没有胎动。

李双双的老公及公公婆婆持相同的态度,担心宝宝脑子有问题,以后会成为整个家庭的负担,开口闭口优生学。

而李家福医生看了李双双的病历资料后,认为宝宝健康存活的几率很大,因此苦口婆心劝说李双双的家人,至少应该为了孩子努力一把,不行再说放弃也不迟。几经劝说,甚至搬出了国家法律“超过28周的胎儿已经具有生命权”,李双双的老公才点头同意剖腹产取出宝宝来。

宝宝出生后,进新生儿科需要3万块钱的费用。李双双的老公和公公又开始犹豫了,医生看他们犹豫不决的样子,急了起来,几乎是用请求的语气建议他们先交1万块,先观察宝宝的情况,再做决定。李双双的老公坐在楼梯上,对医生的请求反应木然,时不时嚼着口香糖。宝宝的命运在门内等着被判定,每分每秒都让人感到窒息。

公公说,我只是怕人财两空。

医生说,他是一个生命,你总要给孩子一个机会啊。

最后似乎是被医生说得烦了,公公挥着手说,好好我们答应了,可以算了吧?

可能宝宝也感受到自己并不被期待吧,最后选择了离开。其实在这样压抑、悲观、冷漠的家庭中长大也算不得什么好事。这个宝宝即使被救活了,此后的一生也没法松口气,随时都可能因为不够聪明、不够听话、不够优秀,而活在“早知道当初就不要你了”的阴影中,或者最后也成为跟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的人,凡事只看最悲观的一面,任何事情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概率才肯付出,开口闭口都是一套堂而皇之的理由,以此来躲避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这样的活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和李双双的宝宝相比,董春霞的宝宝则幸运很多。董春霞因为前置胎盘,怀孕27周时羊水破了,在医院保胎了3周,撑到30周剖腹产。

这个宝宝曲折的人生开篇,没有让他的爸妈产生一点犹豫或动摇的念头。说到早产儿需要很大一笔费用,董春霞笑着说,钱可以慢慢再挣嘛。她的老公则说,我只希望小孩子平安,钱都是身外之物。

而谈起这个宝宝,这位爸爸忍不住夸奖他说,孩子在没有羊水的情况下还活了20多天,真的好坚强。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不禁惊叹,这位爸爸的解读真的太厉害了,这个坚强的宝宝摊上了一个好爸爸。有这样一位爸爸和老公,什么样的家庭会不幸福呢?

人家都说相由心生,的确,这一家人即使是在产妇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愁眉苦脸的情景,总是神情舒展有说有笑,时时照顾着产妇的情绪。

大概就是这样的氛围,让宝宝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如果很多年后,宝宝长大了看到这段视频,一定会无比自豪,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

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提示:

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自从婚后,女人的任务似乎忽然变得加剧。整理内务,工作之余又加了一项——生子。少女时期的壮志凌云,永远也不结婚的计划落空后,来自另外一半的生育压力接踵而来。我曾先后去过三趟医院,为了孩子的事情,也到过是人眼中很灵验的普陀山。从一开始的有压力,到后来的暗自祈祷,再到后来的担心。万一真的没有孩子该怎么办呢?从担心有到担心没有,忧虑始终没有消失过。

      生门是不小心打开的,这个名字有些壮烈。被我认为是某些人的英雄事迹,当看完第一个故事就发现,人人都胖的油光发亮,衣服也土土的,女人们大多穿一件大码睡衣,他们都是孕妇,待产孕妇,每一个故事都围绕着妇产科。

     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农村的夫妻,妻子怀孕有高血压,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有先天疾病。妻子闷闷的不说话,丈夫也是一个特别憨厚老实本分的人。因为妻子怀孕有一些列的问题,需要高昂的费用,所以很困苦。丈夫拜托哥哥向村里几十家人家借了几万元。丈夫在我眼中是一个憨厚到弱小的男人,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别人。他想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请别人领养她们。我家之前也被领养过一个妹妹,因为家里想养一个儿子所以当妹妹出生后,就想办法让别人领养走了。在我这里没有道德绑架,丢了亲情什么的。在我这里,只看到他们的选择,他们选择了什么最后就会承担什么。最后没有人对这对夫妻的孩子感兴趣,包括媒体因为找不到话题而委婉的拒绝了他们。医院替夫妻两个省钱,很多贵的药剂没有用上,包括有可以减少疼痛的阵痛栓。在这一段故事中,夫妻两个的话极少,可能是因为穷困,已经到了任人摆布的境地。病友救济他们送他们吃的和尿不湿、奶粉等。

      从贫穷中走来,说说我对贫穷的理解。从一开始的时候,接受某些救助,比如助学补助或者受某个人的捐助,内心来讲是很感激和高兴的。一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终于实现了自己不敢想的愿望,第二个卑鄙的会想没有付出就能得到额外的回报。到后来,在别人的眼神总你总会看到同情或者什么,某些场合或许你还会收到优待。有人或许会问,难道这样不好吗?这个很难说,在我看来,未必好。到最后那一年,贫困补助变成了竞争制,所有想要得到贫困补助的人都必须到台前跟几百上千号的同学面前,揭开自己的伤疤,让大家比一比谁更惨。很多比惨的同学都在台上哭,一个是发自内心,一个是博取同情。但我哭不出来,一滴也出不来。我内心问自己,我还没有穷到丢了自尊和志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比惨卖哭。不要向着命运示弱。

       医患关系是剧中主题之一吧。患者处于人生的一个难关来到医院,心情可以理解。医生们也为工作而过于忙碌,不能时时刻刻保持天使的形象。今天刚读完《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面有一句话:你只能穿上别人的鞋子,走走他走过的路,你才有可能了解他的想法。那些对于发怒,抱怨你的人,每一个都有他们没有说出口的原因。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憎恨某一个人。你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理解别人,让自己保持理性,不能因为别人的偏见就失去自己的判断理智。

      剧中,患者对于医生的警告置若罔闻。无知让患者无畏,也可能让患者丢掉更宝贵的生命。真的勇敢是知道了全部事情也依然保持镇定,不是无知的时候无畏的态度。

       生门,每一位母亲无论品格好坏,都默默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痛苦。她们在躺在手术台上,想抬头看向孩子方向的时候,眼角都含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