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宝洁八大问”?
1、回答要契合公司对能力的要求和相关描述,准备故事和讲述故事的时候要注意“行动”导向,故事的重心是“我”而不是“我们”,说故事不在于“高大上”而在于你如何对人产生影响。 2、为什么宝洁八大问的问题大家都知道 (或至少每年变动不大),为什么绝大部分人还是答不好,挂在这上面。 3、宝洁八大问、麦肯锡 PEI 实际都是“目标-行为事件访谈法” (Targeted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TBEI),我曾经任职于全球四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 Hay Group。Hay Group 是 TBEI 以及能力模型 IP 的拥有者。 4、我在公司也接受了相关训练,包括怎么做 TBEI,拿到 TBEI 结果后怎么解读和评价等等,并在很多咨询项目中有所实践应用,我会试着向大家分享,怎么答好包括宝洁八大问,麦肯锡 PEI 在内的 TBEI 类型面试问题,获得雇主青睐。 宝洁八大问都在问什么? 宝洁八大问的问题无一不是在询问候选人在过去发生过的真实经历,要求候选人讲述符合题目要求个人经历,这其实就是典型的 TBEI。
宝洁八大问自我梳理
宝洁八大问反反复复,拖拖拉拉写了很长的时间,想起一点写一点,也有思路断裂,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出现,这时,一般会停下来看看文找找思路,或许我可以从文章中发现一些自己没想到但确实是发生过的事情,圈外的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写着写着也会怀疑,写这些有用吗,我都快记不住第一个问题了,那时候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呀。有的时候也会因为表达不出而苦恼,后来就慢慢释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做个记录,之后在整理,从这些痕迹中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梳理的过程中我还有种我居然是这样的感觉,之前的我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我为什么会忘记那些之前坚信的东西,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在每一个选择档口都完美避开正确选项。过去一段时间体重暴增,自信心被消磨殆尽,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不敢与人交流,甚至于话都说不清楚。不过好在我发现事情越回忆是越清晰的,最令我惊喜的是我的表述能力正在慢慢回归,心态也逐渐稳固下来。
今年大四这一年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我没想好,我不知道,我需要静下来,可是想着想着好像会忘记这件事,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历史重演。
不管怎样,已经错过秋招的我想通过宝洁八大问做个梳理,一来整理前段时间乱整一锅粥的思路,二来准备面试的问题。
分享出其中的心理路程,恳请指正,万分感谢
如何做 ,最后两个月,保证每天有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拥有一定要拿到返现的决心。抛弃掉所有事情,专心只做这一件事。
如何做 ,每天花十分钟,让它成为一种像刷牙洗脸一样的生活习惯。
如何做 ,持续不间断读入内容,在社群里与主动参与话题。
背景 ,自己性格是相当内向,敏感,光是想到要在众人面前讲话,我都会浑身发抖。当时是特别特别想要任课老师给的奖励分数。
如何做
1, 前期构建思维框架,熟悉整个讲解内容,各个模块之间的跳转连接。
2, [endif]模拟演练,反复练习一遍一遍讲给同组的成员听。到了最后大脑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反应机敏,不自觉的往外蹦东西。
背景 ,想要把它写好的欲望非常强烈,为了它放弃所有的事情,这个论文没写好,心底有浓重的不安,不想做也做不好其他事情。
如何做 ,
1. 根据当时发生的热点确定题目。
2. 百度,cnki,课本,询问任课老师查找相关概念,确定问题范围。
3. 不断追问自己问题,尝试解答,构建论文框架。
4. 补充内容。
结果 ,论文被指导老师批为看不懂,写的不知所云。
反思
1,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学年论文属于关键度低解决度低的一类,不值得付出那么多心血与精力。学分只有两分,无人耐心指导情况下,网上信息拼凑不出符合评价标准的论文。
2,沟通与讨论保持信息畅通是纠偏的外部机制。起点偏离轨道加闭门造车,结果会南辕北辙,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走不出一条路。
背景 ,随大流,周围人都在考,所以我也去考。成绩还不错,自律性也较强,原意执行目标。突破不了找工作,投身于生存压力下的心理门槛
如何做 ,
1,依旧想只做一件事,所以先集中尽力考初会顺带准备考研基础课程,考完初会后,集中精力写学年论文顺带复习基础课程。
2,七月份进行自我修复,恢复在前段时间消耗过多的精力,静下心认真看书。考研帮上看招生简章,琢磨考纲,拥有税务专业的学校排名,确定学校和应试课程。
3,买书,确定备考思路是真题+基础课本知识+考纲。
4,开学一个半月没课,集中精力备考。
结果 ,心态崩溃,弃考
反思
1, 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需要排除干扰。备考期间想的最多的几件事。今天怎么还没看完?看完后怎么记不住?记住了这道题怎么还不会做?时间越来越近了,看不完怎么办?好累,想休息会儿,可是会不会显得自己太闲?今天怎么才学了六个小时?人家都学习了七八个小时。如果考不上怎么办?我是不是一无是处?这么多,我能看得完吗?
2, 最初的最初,大方向一定要明确。如何明确方向,通过熟识的人和网站筛选信息通道,通过信息通道搜寻信息,搜寻信息前需设定好标准,不然容易迷失在大量的信息里。
3, 对最坏的结果有心理准备。
收获
1, 养成极其规律的作息习惯,定时吃饭,睡觉,起床,让身体形成良性循环
2, 停止不停的责问自己,责难自己,开始着手一点点恢复自信
3, 明白万难始于易,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联系。做好平衡,分清主次很重要。
4, 知识从最初概念到改变客观世界。历经复制,模仿,迁移,转换几个过程。
5, 我们常常高估了几天的变化而低估了几个月的变化。
6, 愉悦的心情应该是最初的源动力
7, 定位更明晰,知道自己不能够做什么
从自身经历来看,实现高目标需要以下几点
1, 足够渴望,动力可以是金钱,想要获得最好的欲望
2, 足够专注,排除杂念,只专注于怎么把事情做好
3, 反复练习
4, 多个目标相互冲突时,利用关键度和解决度筛选,适时放弃
5, 明确目的,困难
6, 建立自我调节机制
体现领导力的重点应该放在你是如何获得大家的认可、如何说服他人加入、如何看待并利用他人的优势特长为你们的目标服务、如何帮助他人共同成长、如何高效达成目标
如何做
1, 找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热点交汇处,构思出题目和思路框架。组员一般不会主动构思,我自己提前开始能满足他们不愿意行动或者不知道怎么行动,但又希望事情早点完成的愿望,也能争取到配合。
2, 给出确定的内容,希望组员补充。
3, 补充完毕后,统一润色修改
4, 有偏差时,适时提醒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出现有问题时,或者某个思路行不通时,不停鼓励小组成员,没关系,我们再来。
问题
1. 做大量主干工作导致小组成员会习惯性的等我把事情做完,人分外疲惫不说还做不出像样的东西。
2. 经常一个人修修补补,从未详细告诉小组成员我具体像要什么样的内容,沟通的缺乏导致小组成员参与意识不强。
3. 初次合作,所有人相互之间都不了解,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就等着别人做,导致整组的进度缓慢。
反思
自己主动并且满足他人需求,争取他人配合,团队才能良性运转。
小组合作做课题研究
如何做
1. 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热点确定题目和框架。
2. 告诉小组成员我想要什么内容,我希望做出来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现有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是怎样的,确保我们理解问题的方向一致。
3. 根据意愿分工
4. 做润色,整合
如何做
只完成自己这一部分内容,从未想过整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内容要如何整合,顺承,连接。
结果
比赛不了了之
采取主动性,起到领导者的作用需要这样做
1, 明确团队活动目标
2, 主动构思出思维结构框架
3, 与小组成员沟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关于小组成员如何做给出具体要求
如何做
1, 明确问题的概念,范围,前人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情,他是如何做的,他的思维框架是怎样的,我应该如何构建
2, 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划分主体,针对这几个方面向自己提问题,由问题定下筛选信息的标准,通过特定的人和网络通道抓取信息
3, 填补信息到构建的框架里,做整合
反例
无论是搜集外部信息,还是内部关于内心真实所想信息,我都想做的尽善尽美,不自觉的花费更多的时间,其实改动并没有多大。因为眼界与知识面的局限性,尽善尽美并不存在。时间一长,会忘了最初的目的,大脑也会显现出疲态。
解决方案
定下截止线,给自己轻微施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回过头再重新改一次,有灵感再补充。
说服别人的最后需要进行安抚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莫过于,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把自己的想法装到别人的脑袋里。
促使他人与自己达成一致意见,有两点原则,第一点,提出的方案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能够使对方完全理解。第二点,满足对方需求。人们总是会把自己想要的自觉不自觉的说出来,留意些,总能发现蛛丝马迹。
如何做
1,文字和口头表达清楚,有相应的思路框架,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够听得懂
2,满足成员参与感的需求,会应用他们提供思路,满足成员希望事情早点完成的需求,会首先提出我的思路框架。
合作高效,无内耗,表达清晰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都抱有这两个想法,否决我的方案是不是对我个人有意见,找我咨询问题是不是被我强大的人格魅力折服。明明是与事相关的与当时的行为相关的,我却一定要归因于我个人。后来在几次的合作学习中,慢慢纠正这些想法,小组成员知识觉得这个想法不好,并非针对我个人。
与他人合作过程中需注意
1,耐心倾听。人们一般会把自己的厌恶告诉你,反复重复的,提起来眼神一亮的,很可能就是对方在意的点。
2,满足他人需要。基于互惠的原理,如果能够满足对方需要,对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
3,明确共同的总目标。
目标,拿到优秀成绩
如何做
1. 明确问题含义,范围,前人如何研究的
2. 拿着我对问题的理解与小组成员沟通讨论,修改完毕成整体内容框架的第二稿
3. 对第二稿分工,资料共享,遇到瓶颈统一讨论,需要帮忙时,帮着找个数据。总原则是为小组成员提供方便,满足需求。
4. 内容填充完毕,交由另外一位擅长的成员统一润色整合
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项目,高效完成任务
创意来自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听人提起过什么想法,看书的时候有什么分析思路,自己有什么感悟。梳理清楚问题加上平时点滴积累,创意自然而然会来。
如何做
1. 明确界定问题含义,范围,前人如何研究的
2. 拿着我对问题的理解与小组成员沟通讨论,提供思路,例如历史演进过程部分,划分阶段用时间轴展示代替单纯罗列,以财力,财权,事权得波动贯穿整个主题,整理成内容框架
3. 对内容框架根据小组成员意愿与所长进行分工,遇到瓶颈统一讨论
结果 小组作品多次得到任课老师的认可,几乎次次成绩都是最高分
二八法则,把 80 %的精力集中于 20 %事务的解决, 20 %事务可以逐步带动剩下 80 %事务
在了解足够的一手信息前提下评判关键度和解决度。信息是关于当下情况涉及的所有主体,时间的信息。评判关键度按照是否时间线快到了,是不是它不解决后面的步骤就无法展开的标准。评判解决度按照是不是有现行的参考方式,是不是有相应的资源的标准。
项目描述 :本项目项目成员有八个人,一位项目合伙人,一位项目负责人,两位注册会计师。四位实习生。
负责对长沙市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度的年报审计。项目主要任务:对市政公司134个项目部,13个分公司会计资料以及市政公司本身的会计资料综合分析,并据此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
责任描述 :
1、汇总分析分公司以及项目部数据,协助会计调整系统的完成
2、主动与会计人员协调沟通获取资产清单,房屋,土地权证,合同等重要审计证据
3、根据上年度报表披露信息反向倒推本年度融资信息整理模式,并据此撰写往来询证函
4、规划路线,在既定的时间内去银行核对企业银行存款数额是否有异常
遇到问题
关键问题是项目流程不熟悉的问题,由此会引发出以下问题
1. 对接的财务人员出于某些目的,不愿意给出完整性的会计资料。
2. 不知从哪里开始审计工作。
3. 对数据不怎么敏感却需要与大量的数据打交道。
4. 不了解项目实际要报送什么材料的情况下与客户交接。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的原则是先按既定步骤走完流程,再大量重复,使自己能够烂熟于心
1. 了解被审计公司财务部门组织架构情况,与相应的人员一一对应。一般情况下,象征性的催几次,接着在获得项目经理同意后,去找更高级别人员反映情况,一般都能要到想要的材料。实在没有就适当放弃,我们是服务方,客户的实际情况还是需要纳入考虑的。
2. 根据某一项目的审计流程一步一步走,弄清楚每一个审计流程所对应的将要发表的审计结论,当审计流程进行不下去时,回头审查到底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刚开始做底稿的时候,带我的前辈只讲解最基础的应用功能,总是是理不清楚思路。等到真正上手做的时候,一张表格一张表格去梳理思路,发现一个问题记录一个问题,重复做了几次以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为几个类型的问题。归集整理完毕后,结合参考底稿与前辈的解答逐一处理。做了几个科目后,理论部分已经熟悉,就开始联系实际情况做判断,比如管理费用,会联系上年的发生额和本年的营业收入以及它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去判断它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某个公司业务量虽然多,但很可能都是同类型的业务。建筑工程公司付给劳务公司的费用并非都是切实存在的。银行存款中未达账项需逐一审核,未达中可能存在业务没有真实发生的情况。
3. 每一次数据的汇总分析都有个最终呈现出结果,结果中的数据不是单个的,它更多是个符合数据,其中蕴含的加减或乘除逻辑关系是线索,靠着线索指引方向一步一步走,稳中求进。反复告诉自己如果错了就要重头来,慢一点没关系,不停的给自己做心理暗示。当耐下心来汇总完大量的数据,反复核对报表之后,对数据的敏感度有了质的提升。后来开设底稿时,经常打开四五个窗口看数据,一串数字看一头看一尾就能记住。
4. 项目合伙人分派任务时,速记所有重点与要点项,与手上的材料一对一对号入座,再跟项目中负责带新人的人沟通补充。
项目描述 项目组成员一共四个人,一位项目经理,一位审计专员,两位审计助理,负责审计集团母公司、集团下两个子公司、其中一个较大的子公司下的十个左右公司的年报审计,最终对此发表审计意见出具三个审计报告。
责任描述
1. 负责货币资金底稿,长短期借款底稿的撰写。
2. 整合借款期限,利率,资金用途,是否有抵押物,抵押物数额有多大等信息做成清单列表。很多账上看不到,需要找到原始合同,原始合同找不到就需要看征信报告,询问融资部。融资能力强悍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企业负债,亏损都没关系,资金流能还得起最低还款就能保持正常运作,当项目回款时候就是腾飞时候。
3. 询证所有公司的10万元以上大额期末存款以及借款。
遇到问题
关键问题,资料来源繁杂
1. 得出某个审计结论是需要有林林总总的资料支撑,这些资料来自于会计部门本身,天眼查报告,征信报告,来自于小组内不同的人,例如项目经理,项目组其他人员,这些资料有重复的,有各自相互补充的,应用范围不同,有适用于这个科目,有适用于那个科目。每次需要用到什么资料时都要一个一个打开文档查看,线索都是散乱的,做起来进展慢不说还很费精力。
2. 资料不断更新,很多表格需要返稿重做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的原则是当即整理,过后按图索骥
1. 对于要做的项目,分模块建立文件夹,属于同一模块的资料归类汇总,接收到资料立刻判断属于哪一模块,文件命名形式以类型加目的,查找时一目了然,查看时也对资料情况有明确的了解。
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当时自己考量的是以考研备考为重,首先解决学年论文和课程学习的问题。在开始前我忽略了两个问题的解决度和关键度,把它们当做同等的平行的问题看待。
学年论文是关键度低和解决度低的问题。关键度低,只有两个学分。解决度低,先前做课题研究的经验根本不足以满足写学年论文的需求,并非所有的导师都愿意全程指导,网上碎片化为主的信息对学年论文这类系统问题的解决无能为力。
课程学习是关键度低,解决度低的问题。关键度低,选修课程的通过一般没有什么问题。解决度低,同时学习与税制有关的四门高阶课程,学好不容易。在选课时,选择了四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课程,期待作为备考的补充。过后才发现因为选修课程基本讲不完整个体系,所以他们都是零碎的,缺失的,这些知识不足以支撑备考,备考需要的是全套的体系,而我需要做的是在全套的体系上修改而不是根据零碎的知识生造。
集中精力先后做两件关键度低解决度也低的事情,消耗大量精力不说还挤占了有效的备考时间,最重要的是信心被消耗殆尽,最终心态崩溃,最终选择弃考。
用问题倒逼知识,技能的转化,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实现转化
如何做
1,完成这个课题,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问题的概念,范围
2,把问题按照逻辑或者时间顺序分为几个部分
3,对于各个部分,我们会缺少什么东西,带着对某个具体的点的疑问去看文献,找相关政策,询问任课老师小组共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践学习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