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疑问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在第九章大团圆中阿Q喊“二十年后又是一个……”中阿Q究竟想是什么,好汉吗?但为何又不喊?还有结局他心里想的“救命”究竟是何人的用意?如果是他的,是否说明他还具有反抗性,并在死的前一刻猛然醒悟?如果是作者的,那他借阿Q的心理来表达又有何用意?还有救命是救谁的命?是谁又来救命?那大团圆这个题目又有什么深层含义?希望文学理论高手进
解析:
阿Q是个著名的人物,他的著名是因为作者.鲁迅的作品本来就很悬,总是留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阿Q,本来是个不知道死是何物,或者说他干脆是个傻子(在世人眼里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傻子,作者给了他无限的聪明,可惜他还是个傻子.其实阿Q喊的:二十年后又是一个……,作者给的就是这样好汉的意思,从前面可以看出来.所谓的大团圆,可能是说阿Q本来不属于那个地方,而今的他也远离了这个地方,给了其他人一个团圆的结局,也给了文章一个团圆的结局.鲁迅就是这样,很多都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写,写一些让人费解的文章,阿Q是,很多也是.
我们无法给阿Q一个具体的解答,只能通过时代的背景来分析作者给自己作品中人物的思想.不过阿Q的精神的确定了,个人愚见.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中有哪些情节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5分钟看《阿Q正传》 125.7万 5'49" 阿Q正传 [ā qzhèng zhuàn] 鲁迅小说代表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放着我来147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1]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2] 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作品名称 阿Q正传 创作年代 1921年底 作品出处 《呐喊》 文学体裁 中篇小说[3] 创作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节选自百度百科
鲁迅哪些作品让人拍案叫绝
鲁迅先生一生写了无数作品,以杂文、散文为主,也写过一些绝佳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让人拍案叫绝,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洗礼。下面这5部经典作品,是从鲁迅先生不同的文体类型中各选了一部,让我们一睹鲁迅先生的风采吧。 一、小说集《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二、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三、论文集《门外文谈》 《门外文谈》是鲁迅论述文字起源、发展和改革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涉及文艺问题的部分,精辟地阐述了文艺起源与人类劳动实践的关系,肯定了民间文艺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指明了新文学家对于人民大众所应取的立场和态度。全文批判了文字与文艺起源问题上的各种唯心论观点。 四、 杂文集《坟》 《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娜拉走后怎样》、《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形象。 五、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先生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同时,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的这部《中国小说史略》,旁征博引,将中国小说的发展史,汇集成一部结构清晰的学术著作,严谨的考究、大胆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治学的一面,也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为后世的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鲁迅这篇文章作者选了几件事
4个方面 1、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是要先把手洗干净了,然后才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造成坏损。 2、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对稀有的好书,他就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3、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4、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书面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那是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