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下的鼓励类产业有哪些?
具体如下: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农林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整治等),主要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 2、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 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6、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 7、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 8、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9、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10、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11、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及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12、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及添加剂开发 13、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14、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 15、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16、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17、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8、农、林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1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 20、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21、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 22、食(药)用菌菌种培育 23、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24、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25、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6、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 27、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 28、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29、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30、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31、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 32、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 33、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草种苗工程 34、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35、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36、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 37、防护林工程 38、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 39、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 40、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 41、国家储备林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 42、竹藤、花卉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 43、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44、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 45、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46、林木、草原基因资源保护工程 47、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 48、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49、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 50、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 51.木、竹、草(包括秸秆)人造板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 52、松脂林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 53、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与应用 54、数字(信息)农业、林草技术开发与应用 55、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56、淡水与海水健康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牧场 57、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 58、油茶、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 59、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 60、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推广应用 61、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62、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和气象信息服务 63、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农业工程 64、乡村厕所废物废水以及餐厨废物废水的收集处理与生态农业联合经营 65、优质粮食工程 66、面向资源化的乡村生活废水、生活废物、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与农田面源污染协同综合治理 67、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68、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69、数字农村建设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7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71、木材及木(竹)质材料节能、节材、环保加工技术开发与利用 72、土地综合整治 73、湿态酒精糟(WDGS)的应用 扩展资料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装备、产品、行业。 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禁止新建扩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参考资料来源:司法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参考资料来源: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就《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什么组成?
法律分析:
新目录全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法律依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第三条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什么组成
法律分析:新目录全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法律依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第三条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有: 1、供给结构的优化 2、需求结构的优化 3、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4、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 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
什么是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产业结构高度化,现代化,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具体地说,其内涵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1)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优化的衡量标准不同;
(2)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产业间协调发展和最高效率原则.
(3)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前提条件.如果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就不可能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也总是一定高度基础上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从静态状况或在一定阶段上要求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从动态趋势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发展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从一种合理化状态上升到更高层次合理化状态的发展过程.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可以供应的比例,以及这种供给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供给结构包括资本(资金)结构,作为供应因素的投资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技术供给结构,以及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资源供应结构等.
产业结构优化就是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进行投资结构的调整,教育结构的调整,科技结构的调整等.
2.需求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所能承担的对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比例,以及以这种需求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它包括政府(公共)需求结构,企业需求结构,家庭需求结构或个人需求结构,以及以上各种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间(产品)需求结构,最终产品需求结构,以及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的比例;还包括作为需求因素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以及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
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
3.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进出口比例,以及以这种进出口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国际贸易结构包括不同产业间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也包括同一产业间的进出口结构(即进口和出口的比例).
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贸易结构进行优化.
4.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投资结构是指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投资结构进行优化.
(三)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功能,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能够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发挥产业结构效应,推动和保持经济的增长率.
1.产业的关联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在他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一书中详细分析了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并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前向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为其供应投入品的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或导致新技术的出现,新产业部门的创建等.
后向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为它提供投入品的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例如由于该产业自身对投入品的需求增加或要求提高而引起提供这些投入品的供应部门扩大投资,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管理,加快技术进步等变化.
2.产业的扩散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 W. Rostow)在他的《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一书中阐述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概念.根据他的阐述,扩散效应是指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回顾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增长对那些向自己供应投入品的供应部门产生的影响.在主导部门或新部门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会对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投入品产生新的投入要求.这些投入,反过来又要求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的发展,于是,便带动了为其提供投入品的产业的发展.
前向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诱导了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改善了自己供应给其他产业产品的质量,或者通过削减其他工业部门的投入成本,提供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条件,或者产生一个瓶颈问题.这样,主导部门产生了一种刺激力,促进需要其供应品的产业的发展.
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趋向于在广泛的方面推进工业化进程.主导部门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服务,甚至促进各种制度的变革.这样,新主导部门的出现常常改变了它所在的整个地区.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思想,早在古典经济学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的经济学说中就有了萌芽.后来马克思的部类理论,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都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容做了深刻的阐述.这些理论的核心都是强调各产业部门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思想在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都得到重视和运用.在经济学中,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供给和需求的相互适应问题;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判断产业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并产生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如果产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越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则与之相应的产业结构越合理.相反,如果结构关系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会降低,那么与之相应的产业结构就不合理.
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产业结构的协调不是指产业之间的绝对均衡,而是指产业之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只有强化产业之间的协调,才能提高其结构的聚合质量,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整体效果.
产业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看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即相关产业间是否存在技术水平的断层和劳动生产率的强烈反差.如果存在着断层和强烈反差,产业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表现为不协调.
(2)看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各产业的经济作用以及相应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因而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各产业之间有序的排列组合.如果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的逆转,则说明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不协调的.
(3)看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产业之间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表明了产业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各产业之间能够做到相互服务和相互促进,那么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方式就是协调的;反之,则是不协调的.
(4)可以从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来判断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在需求正常变动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的协调将使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即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适应新的需求变动,使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弱化.相反,如果对于需求的正常变动,供给迟迟不能做出反应,造成长时间的供需不平衡,则说明产业间的结构是不协调的.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目前我国学术界,由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概念的理解不同,不同学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大致上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单一标准说,三标准说,四标准说,六标准说和七标准说等几类观点.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单一标准说.此说较为典型的是周振华的"结构聚合质量"标准.上海社科院周振华在《产业结构优化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中提出了"结构聚合质量"标准,同时认为"较高的聚合质量来自于产业间的协调",从而把"聚合质量"标准的实质归于产业间协调标准.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三标准说.具有代表性的是苏东水等人的观点.复旦大学苏东水主编的《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三个标准:适应需求结构标准,产业协调标准和结构效应标准,即产业结构合理化要解决三个问题: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问题,三次产业间和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以及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其中,协调性问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
3.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四标准说.具有代表性的是史忠良等人的观点.史忠良主编的《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认为,合理的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2)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顺畅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发展;(3)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社会需求得以实现;(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就是说,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四个标准:资源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国际分工,产业间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六标准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李京文,郑友敬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一书中提出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六条标准:资源合理利用标准;产业协调发展标准;需求应变能力标准;经济效益最佳标准;充分吸收科技成果标准;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标准.
5.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七标准说.中国人民大学李悦主编的《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提出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七个标准:发挥优势标准,比例协调标准,结构完整性标准,先进性标准,创汇能力标准,自我调节和应变能力标准以及经济效益标准.强调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三个相适应","三个有利于",即: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新技术革命相适应;与改革和开放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
上述论述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看法.不仅标准多寡不一,而且考察问题的角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不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众多的提法中仍有一些共同之处,也即存在一些公认程度比较高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它们是:资源合理利用标准,适应需求结构标准,产业协调标准和结构效应标准.然而,即使是这四个标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方法
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的判断,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1."标准结构"进行比较
所谓的"标准结构",是在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关证分析而得到的,它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因此,可以其作为参照系,与某一被判断的结构进行比较,从而检验被判断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库兹涅茨在研究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时,不仅通过时间序列的数据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进行分析,而且还通过横截面的数据对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这种从截面研究产业结构的方法,为我们了解一国产业结构发展到何种高度提供了比较的依据,利用这种方法,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标准结构.根据"标准结构"就能了解一国经济发展到哪一阶段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
但由于各国具体国情的不同,导致了对产业结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大国"和"小国",工业先行国和工业后发国对产业结构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以"标准结构"为参照系,"至多只能给我们提供一种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粗略线索,而不能成为其判断的根据".
2.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产业结构作为一个资源转换系统,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它的产出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就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
市场的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在产业结构中,决定其产出结构的主要关键——
产存量结构则有着相当的刚性,所以,产出结构并不能完全地和及时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两者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里的差距,包括了总量偏差和结构偏差两个方面.一般地,当总量存在偏差时,结构的偏差也一定存在;反之,当总量平衡时,结构则不一定也平衡.因此,结构的平衡是比总量平衡更为深层和重要的问题.
3.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比较协调
结构平衡的问题,在产业结构上的反映,就是各产业间是否具有一种比较直辖市的比例关系.因而,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也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比例协调的产业结构,应当不存在明显的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因为无论是存在长张产业还是短线产业,都表明其对市场需求的不适应,也都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比例协调的产业结构,更不能存在瓶颈产业,瓶颈产业的存在,不但表明其对市场需求的严惩不符,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产业结构系统的资源转换效率和产出能力.
4.能否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其功能就是对输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按市场的需求转换为不同的产出.在此转换的过程中,显然转换的效率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因此,对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也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了.对资源的合理而有效利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此方面,技术进步是其关键.二是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各种资源.这里,系统内部的组织创新和对外部环境的利用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3.1 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或手段,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等等.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可以供应的比例,以及这种供给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供给结构包括资本(资金)结构,作为供应因素的投资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技术供给结构,以及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资源供应结构等.产业结构优化就是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进行投资结构的调整,教育结构的调整,科技结构的调整等.
2.需求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所能承担的对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比例,以及以这种需求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它包括政府(公共)需求结构,企业需求结构,家庭需求结构或个人需求结构,以及以上各种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间(产品)需求结构,最终产品需求结构,以及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的比例;还包括作为需求因素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以及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
3.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进出口比例,以及以这种进出口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国际贸易结构包括不同产业间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也包括同一产业间的进出口结构(即进口和出口的比例).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贸易结构进行优化.
4.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投资结构就是指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投资结构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