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伯奔吴的故事
吴太伯与其弟仲雍,均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 季历十分贤能,又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以便传位给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蛮,象当地蛮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不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 季历果然继位,就是王季,昌后来也成为文王。 太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gōu,勾)吴”。 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附顺他的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太伯。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 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 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 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 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 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 又把泰伯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扩展资料: 泰伯三让 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 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 因此 梅村也被誉为 江南第一古镇 。 以后姬昌继承了王位,就是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
吴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今天什么一带
《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今天(无锡)一带。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 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 因此梅村也被誉为江南第一古镇。以后姬昌继承了王位,就是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趵突泉赵孟頫古诗翻译
译文: 泺水之源在此,可谓天下皆无,平地涌出波涛,就如白玉之壶。虚谷长久喷涌,耽心元气泄尽,即使大旱年景,不怕东海干枯。 云雾蒸腾而去,滋润着华不注,波澜声声而起,震撼了大明湖。时时来到泉上,濯洗满身尘土,仿佛冰雪满怀,使人性情脱俗。 原诗: 趵突泉 元代: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旧城西门外。赵孟頫服官济南时,常游憩於此地。赵孟頫诗文书画乐律无不精善,书法则篆籀分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 早年学宋高宗,后取则王羲之、王献之,末后复学李邕。是唐以后书法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 赵字以完全唯美的风格见称。书趵突泉诗作於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十二月,为周密作鹊华秋色之顷。最晚不超过大德八年(1304)周密卒年之前。 亦即四十二岁到五十一岁间的作品。元赵孟頫书趵突泉诗润秀圆转,这正是赵氏书风的特色,也是存世赵书中墨迹楷书罕见大字。案卷中有「右二题」,今仅存其一,可见卷前已有遗失。 作者介绍: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 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 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宿建德江这首诗赵孟頫楷书
《赵孟頫行书集字古诗——中国古诗集字字帖》这本书上有。 作者:程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807250913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页数:83 定价:¥17.00 目录 书法形制中堂斗方条幅横幅折扇团扇集字古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春晓(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独坐敬亭山(唐)李白静夜思(唐)李白秋浦歌(唐)李白鸟鸣涧(唐)王维鹿柴(唐)王维竹里馆(唐)王维相思(唐)王维寻隐者不遇(唐)贾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塞下曲(唐)卢纶八阵图(唐)杜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乐游原(唐)李商隐梅花(宋)王安石江上渔者(宋)范钟淹夏日绝句(宋)李清照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唐)李白赠汪伦(唐)李白望天安门(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绝句(唐)杜甫从军行(唐)王昌龄芙蓉楼辛渐(唐)王昌龄出塞(唐)王昌龄枫桥夜泊(唐)张继山行(唐)村牧江南春(唐)杜牧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春日(宋)朱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小池(宋)杨万里题西林壁(宋)苏轼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唐)韦应物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山居秋螟(唐)王维春夜喜雨(唐)杜甫登高(唐)杜甫春夕(唐)崔涂
泰伯奔吴的相关故事—泰伯三让
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 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就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泰伯、仲雍来到梅里后,和当地人融为一体,并和当地居民一起开发了江南,使得原本先人烟稀少、土地肥沃的梅里地区逐渐成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的富蔗之地。 泰伯、仲雍也因之被当地人民推举为部族首领。后来,泰伯在东吴之地重建国家,国号“句吴”。“句吴”国逐渐发展壮大,终于在东南沿海站稳了脚跟,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强大的吴国。 句吴国建立后,泰伯却一直不肯称王,只让人们称“伯”,并且没有留下后代。 后来父周太王去世。他与仲雍回去奔丧。季历和众臣求他接位,泰伯坚决不从,料理完丧事后即返江南,王位由季历继承。 大约在公元前1193年,季历被殷朝第29代商王太丁杀害,季历的儿子“昌”要泰伯回中原继位,泰伯再次让位于“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这就是让百姓肃然起敬的第三让。泰伯去世后,仲雍成为句吴国传代始祖。 扩展资料: 泰伯去世后,名人对泰伯的推崇多为言表。孔子《论语·泰伯》称赞他“可谓至德也矣”;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为“帝王世家”之首;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七绝》诗中对他“一庙争祀两让君”的行为也大加赞赏。 3800多年来,歌颂泰伯及其立国梅里的诗歌,有记载的多达300余首。帝王的褒扬则表现为追封。东汉桓帝钦命监修泰伯墓和泰伯庙;晋明帝追封泰伯为“三让王”。 为了纪念泰伯三让的至德高风,在泰伯的家乡陕西岐山北郭乡叩村、千河河谷、凤翔县陈村镇南吴头村以及吴山等地都有泰伯庙。在苏州和无锡梅里也修有泰伯庙,规模以泰伯奔吴所在地梅里(梅村)的泰伯庙最为宏大。因为泰伯三让王位,泰伯庙也叫“让王庙”,泰伯殿也被称为“让王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伯三让王位
太伯奔吴的故事
吴太伯与其弟仲雍,均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季历十分贤能,又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以便传位给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蛮,象当地蛮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不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 季历果然继位,就是王季,昌后来也成为文王。太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gōu,勾)吴”。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附顺他的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太伯。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泰伯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扩展资料:泰伯三让 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 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 因此 梅村也被誉为 江南第一古镇 。以后姬昌继承了王位,就是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泰伯奔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