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动力设备网 > 知识库 > 正文
孔庙大成殿供奉都有谁?
孔庙大成殿供奉都有谁?
提示:

孔庙大成殿供奉都有谁?

府文庙大成殿(民国初改为中山堂)
大成殿内正对大门的神台上供奉的有五个人,正中间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东配是“复圣”颜子(颜回,孔子的学生)和“述圣”子思子(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曾子的学生),西配是“宗圣”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和“亚圣”孟子(孟轲,子思门人的学生)。东侧供奉的有:闵子(闵损,即子骞、孔子学生)、冉子(冉求,即子有,孔子学生)、端木子(端木赐,即子贡,孔子学生)、仲子(仲由,即子路,孔子学生)、卜子(卜商,即子夏,孔子学生)、有子(有若,孔子学生)。西侧供奉的有:冉子(冉耕,即伯牛、孔子学生)、宰子(宰予,即子我,孔子学生)、冉子(冉雍,即仲弓,孔子学生)、言子(言偃,即子由,孔子学生)、颛孙子(颛孙师,即子张,孔子学生)、朱子(即朱熹)。

大成殿前面的东庑之内,供奉历代先贤有公孙侨、林放等四十位,供奉历代先儒有公羊高、伏胜等二十二位。西庑内供奉历代先贤有蘧瑗、澹台等三十九位,供奉历代先儒有毂梁赤、高堂生等三十位。殿后面是崇圣殿,也叫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的五代祖先的祠堂。明朝时叫启圣祠,只立有孔子的父亲启圣王叔梁公的牌位。清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下诏对孔子的先世封了爵位,在崇圣殿增祭祀孔子的父亲以上四辈先祖,即孔子的祖父夏公为昌圣王;孔子的曾祖父防叔公为诒圣王;第四代祖父析文公为裕圣王;第五代祖父木金父公为肇圣王。孔子这五位先祖牌位,居在崇圣殿的正位。东配、西配,为五位先贤,即孔氏孟皮、颜无繇、孔鲤、曾哲、孟孙激。殿前东西庑,东庑供奉先儒三位,西庑供奉先儒二位。

府文庙中路除建有以上较大的建筑之外,在大成殿两侧还建有东观乐亭和西观乐亭。另外,还建有号房、神厨、神库等附属设施。东路内的建筑,都是祭祀乡贤、名宦以及对正定历史有贡献的忠义志士祠堂。

府文庙东路从南向北依次:第一道是大门,第二座殿是文昌殿,也叫文昌祠。殿内供奉的是文昌星,也就是文曲星,传说是主持文运科名,主宰功名、禄位的神,被历代读书人所崇祀。文昌殿后为名宦祠,名宦祠内祭祀的是历代名望很大,对国家贡献很大的官员,府名宦祠内供奉二十一位官宦,如清代的李光地、于成龙。在名宦祠后为府学乡贤祠,祠内祭祀的是属于直隶省(清初时正定仍是省会之地)各府的五十六人,其中正定人有:贾应春、梁梦龙、许守谦、刘有余、梁士酵、王藻、陈显际、梁维基、梁维本、梁维枢、刘元慧、梁清标、何澄、张莲共十四人【回答】

孔庙大成殿供奉都有谁?
提示:

孔庙大成殿供奉都有谁?

府文庙大成殿(民国初改为中山堂)
大成殿内正对大门的神台上供奉的有五个人,正中间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东配是“复圣”颜子(颜回,孔子的学生)和“述圣”子思子(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曾子的学生),西配是“宗圣”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和“亚圣”孟子(孟轲,子思门人的学生)。东侧供奉的有:闵子(闵损,即子骞、孔子学生)、冉子(冉求,即子有,孔子学生)、端木子(端木赐,即子贡,孔子学生)、仲子(仲由,即子路,孔子学生)、卜子(卜商,即子夏,孔子学生)、有子(有若,孔子学生)。西侧供奉的有:冉子(冉耕,即伯牛、孔子学生)、宰子(宰予,即子我,孔子学生)、冉子(冉雍,即仲弓,孔子学生)、言子(言偃,即子由,孔子学生)、颛孙子(颛孙师,即子张,孔子学生)、朱子(即朱熹)。

大成殿前面的东庑之内,供奉历代先贤有公孙侨、林放等四十位,供奉历代先儒有公羊高、伏胜等二十二位。西庑内供奉历代先贤有蘧瑗、澹台等三十九位,供奉历代先儒有毂梁赤、高堂生等三十位。殿后面是崇圣殿,也叫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的五代祖先的祠堂。明朝时叫启圣祠,只立有孔子的父亲启圣王叔梁公的牌位。清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下诏对孔子的先世封了爵位,在崇圣殿增祭祀孔子的父亲以上四辈先祖,即孔子的祖父夏公为昌圣王;孔子的曾祖父防叔公为诒圣王;第四代祖父析文公为裕圣王;第五代祖父木金父公为肇圣王。孔子这五位先祖牌位,居在崇圣殿的正位。东配、西配,为五位先贤,即孔氏孟皮、颜无繇、孔鲤、曾哲、孟孙激。殿前东西庑,东庑供奉先儒三位,西庑供奉先儒二位。

府文庙中路除建有以上较大的建筑之外,在大成殿两侧还建有东观乐亭和西观乐亭。另外,还建有号房、神厨、神库等附属设施。东路内的建筑,都是祭祀乡贤、名宦以及对正定历史有贡献的忠义志士祠堂。

府文庙东路从南向北依次:第一道是大门,第二座殿是文昌殿,也叫文昌祠。殿内供奉的是文昌星,也就是文曲星,传说是主持文运科名,主宰功名、禄位的神,被历代读书人所崇祀。文昌殿后为名宦祠,名宦祠内祭祀的是历代名望很大,对国家贡献很大的官员,府名宦祠内供奉二十一位官宦,如清代的李光地、于成龙。在名宦祠后为府学乡贤祠,祠内祭祀的是属于直隶省(清初时正定仍是省会之地)各府的五十六人,其中正定人有:贾应春、梁梦龙、许守谦、刘有余、梁士酵、王藻、陈显际、梁维基、梁维本、梁维枢、刘元慧、梁清标、何澄、张莲共十四人【摘要】
孔庙大成殿供奉都有谁?【提问】
府文庙大成殿(民国初改为中山堂)
大成殿内正对大门的神台上供奉的有五个人,正中间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东配是“复圣”颜子(颜回,孔子的学生)和“述圣”子思子(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曾子的学生),西配是“宗圣”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和“亚圣”孟子(孟轲,子思门人的学生)。东侧供奉的有:闵子(闵损,即子骞、孔子学生)、冉子(冉求,即子有,孔子学生)、端木子(端木赐,即子贡,孔子学生)、仲子(仲由,即子路,孔子学生)、卜子(卜商,即子夏,孔子学生)、有子(有若,孔子学生)。西侧供奉的有:冉子(冉耕,即伯牛、孔子学生)、宰子(宰予,即子我,孔子学生)、冉子(冉雍,即仲弓,孔子学生)、言子(言偃,即子由,孔子学生)、颛孙子(颛孙师,即子张,孔子学生)、朱子(即朱熹)。

大成殿前面的东庑之内,供奉历代先贤有公孙侨、林放等四十位,供奉历代先儒有公羊高、伏胜等二十二位。西庑内供奉历代先贤有蘧瑗、澹台等三十九位,供奉历代先儒有毂梁赤、高堂生等三十位。殿后面是崇圣殿,也叫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的五代祖先的祠堂。明朝时叫启圣祠,只立有孔子的父亲启圣王叔梁公的牌位。清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下诏对孔子的先世封了爵位,在崇圣殿增祭祀孔子的父亲以上四辈先祖,即孔子的祖父夏公为昌圣王;孔子的曾祖父防叔公为诒圣王;第四代祖父析文公为裕圣王;第五代祖父木金父公为肇圣王。孔子这五位先祖牌位,居在崇圣殿的正位。东配、西配,为五位先贤,即孔氏孟皮、颜无繇、孔鲤、曾哲、孟孙激。殿前东西庑,东庑供奉先儒三位,西庑供奉先儒二位。

府文庙中路除建有以上较大的建筑之外,在大成殿两侧还建有东观乐亭和西观乐亭。另外,还建有号房、神厨、神库等附属设施。东路内的建筑,都是祭祀乡贤、名宦以及对正定历史有贡献的忠义志士祠堂。

府文庙东路从南向北依次:第一道是大门,第二座殿是文昌殿,也叫文昌祠。殿内供奉的是文昌星,也就是文曲星,传说是主持文运科名,主宰功名、禄位的神,被历代读书人所崇祀。文昌殿后为名宦祠,名宦祠内祭祀的是历代名望很大,对国家贡献很大的官员,府名宦祠内供奉二十一位官宦,如清代的李光地、于成龙。在名宦祠后为府学乡贤祠,祠内祭祀的是属于直隶省(清初时正定仍是省会之地)各府的五十六人,其中正定人有:贾应春、梁梦龙、许守谦、刘有余、梁士酵、王藻、陈显际、梁维基、梁维本、梁维枢、刘元慧、梁清标、何澄、张莲共十四人【回答】

故宫的太和殿是什么殿?
提示:

故宫的太和殿是什么殿?

太和殿,一般称为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扩展资料: 历史功能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 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是故宫的什么殿?
提示:

太和殿是故宫的什么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 m2,高26.92 m,连同台基通高35.05 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 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 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