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背景故事是什么?
《十送红军》的诞生,源自一次特殊的紧急任务——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这台演出后来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前创篇”,其中的许多作品都被收入进《东方红》之中。而提出创作这台演出的,则是当时的空军司令刘亚楼。 朱正本回忆说,1960年,刘亚楼出访朝鲜期间欣赏了大型歌舞史诗《三千里江山》。3000名朝鲜战士气势磅礴的表演,让这位儒将眼前一亮,第二年他便给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布置了一个任务:三个月内创作一台革命历史歌曲晚会。时间紧迫不说,刘亚楼还提出了一道“禁令”:一定要采集革命历史歌曲,而不要新创作。 接到这个任务后,空政文工团立刻行动起来。当时文工团创作室的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被派分头负责文字、音乐、舞蹈的创作。 为了收集到足够多红军时期歌曲,刘亚楼还亲自动员老红军、老干部们到文工团来“献歌”。可是,尽管大家广为搜集素材,但在再现红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的主题时,却找不到一首合适的歌曲来表达根据地人民送别红军的不舍之情。 “不管刘司令的禁令了,创作一首吧。”几位创作者的大胆之举,便成就了后来的这首《十送红军》。 扩展资料: 《十送红军》 作词:张士燮 作曲:朱正本 歌词: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 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 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 红军啊!恩情似海不能忘。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手垃着长茧手,心象黄连脸在笑, 红军啊!万般忧愁怎能消。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上包谷金灿灿, 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子穷人搬。 红军啊!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上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 鸿雁能捎书和信,飞到天涯和海角, 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崖,两只兔子哭哀哀, 禽兽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抛不开, 红军啊!山里红花永不败。 七送红军七里湾,湾湾上下一片田, 田里谷穗头低下,田里鲤鱼翻田坎, 红军啊!新米上市人去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 红军哥哥莫远走,走了财东要倒算, 红军啊!穷人的苦水吐不完。 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 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 红军啊!眼望江水断肝肠。 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 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 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十送红军》用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乐曲优美流畅,充满送别时恋恋不舍的情感,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电视剧《长征》以《十送红军》为主旋律,再一次勾起了人们对红军的回忆。被小号包装的血肉之情,把观众带进了难以忘怀的艰苦岁月。 小号如泣如诉,一声声短歌间歇,时时给人离别时抽噎的感动,“血肉之情怎能忘”由远及近,硝烟弥漫,云雾深沉,船楫朦胧,亲人离乡偲偲肝胆相照,满眼泪雨切切汇入江河。
《十送红军》的词曲作者是谁?
《十送红军》是张士燮作词,朱正本作曲的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61年。
2009年,该曲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5]。
歌词
一送红军下南山,
秋风细雨扑面寒,
树树梧桐叶落完,
红军几时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路旁,
红漆桌子路边放,
桌上摆着送行酒,
祝愿红军打胜仗。
三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双拉着长茧手,
心藏黄连脸在笑。
四送红军过高山,
山山包谷金灿灿,
包谷本是红军种,
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澧水河,
鸿雁阵阵空中过,
鸿雁能捎书和信,
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岩,
两只兔儿哭哀哀,
禽兽能知人心意,
血肉深情分不开。
七送红军七里湾,
七里湾中一片田,
凉风阵阵稻谷香,
新米上市人走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
两只八哥吐人言,
红军哥哥莫走远,
财主回来要倒算。
九送红军过大江,
江水滔滔船儿忙,
眼望江水肝肠断,
穷苦百姓泪汪汪。
十送红军转回来,
武陵山巅搭高台,
盼望红军打胜仗,
盼望亲人早回来。
历史中有小诸葛之称的是谁?
小诸葛(国民党著名将领)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回族,阿拉伯名“乌默尔”,意义与“崇禧、健生”吻合,当代作家白先勇之父。毕业于保定军校,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地位仅次于李宗仁,与李宗仁合称“李白”。系陆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国共内战,从武汉与四野周旋,终不剩一兵一卒,退撤台湾。1966年在台湾去世,安葬于台北六张犁回民公墓。
请问小诸葛是谁?
小诸葛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白崇禧的绰号。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回族,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军事家,有“小诸葛”之称。属国民党桂系,地位仅次于李宗仁。主要著作有:《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抗战中敌我战法之演变》、《游击战纲要》、《全面战争与全面技术》、《军事抗战与政治抗战》、《军事战与经济战》、《国民兵之建设教育》。
另外,小说《七侠五义》中的虚构人物沈仲元也号称小诸葛。
他是七侠五义中七侠之一,同其他侠义道人物不同,他巧用计谋,能够逢场做戏,却在恰当机会中能够除掉奸邪,隐藏于众人之中,却又不慕名利,素有隐侠之称。
《奇袭白虎团》是哪个作品中的?
这个快板叫奇袭白虎团。 全文: 一九五三年,美帝的和谈阴谋被揭穿,他要疯狂北窜霸占全朝鲜。 这是七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阴云笼罩安平山。在这山上,盘踞着美俚的王牌军,号称是常胜部队美式装备的白虎团,伪团部设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它是难攻易守戒备严,铁丝网一道又一道,地雷密布在前沿,明礁暗堡到处是,那口令一会儿就一换。 突然间在远处闪出了几个人影儿,嗯?转眼之间又不见了,嚯,这些人时隐时现似闪电,灵活敏捷不一般,身上穿的都是伪军装,有短枪匕首插腰间,一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爬山涉水走的欢,这正是,志愿军化妆入敌穴,我们机智勇敢的侦察员。 领队的是侦察排长严伟才,二十多岁是个党员,他身材魁梧大高个儿,侦查工作特别有经验,今天他带领着六个侦察员,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尖刀班,有小徐小李金大勇,还有老张小包韩大年,任务是中朝军民并肩来作战,拂晓前要奇袭白虎团。 七英雄正在往前走,嗯?发现有个伪军哨兵跟在了队后边。嚯,这家伙贼头贼脑的来回看,那美式步枪扛在了肩,扣子一个也没系,帽檐快歪到了脑后边了。 严排长用手捅了一下韩大年,大韩他假装蹲下系鞋带儿,等这个小子过来猛一绊,他扑哧来了个嘴啃泥,爬起来一摸枪不见了,哎,我枪哪去了,这是谁成心跟我找麻烦?严排长望前一上步,用手枪顶他的腰上边,不许动! 哎哎哎,咱们都是自己人哪,长官。住口!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哎?哎哟,这小子当时全吓瘫了,哎哟,长官长官我不知道呀,要知道我绝对不会往您队里钻哪。你跟在我们后头跑什么?说! 哎,我说我说,我放哨到山前,抱枪和上眼,轰隆一声响,是炮弹炸前沿,班长折了腿,那班副玩了完,就数我命大,我撒腿往回颠,我想咱们是一道儿,跟着你们能保点险,没想到我自己送上门了,这回多保险也不保险了。少废话,你们的口令是什么? 哦,口令是今天刚刚换的,问话是古鲁姆,答话是欧吧。你说清楚点儿!哦,古鲁姆、欧吧。怎么这么别扭?我也不知道,这是美国顾问传的电。好,你先受点委屈吧,噗,把毛巾就往他的嘴里填。倒绑双臂放在一个山洞里,七英雄双脚飞腾奔向前。 严排长看了看夜光表,已经是深夜一点半了,同志们,现在离天亮还有三个多钟头,我们要行动迅速争取时间。前面是敌人哨所中心站,要提防情况有突变,注意隐蔽!是!英雄们摸着过去隐蔽好,就听着上边两个哨兵正聊天哪。 哎,大胖子,今天可真够新鲜啊,刚才发了新袖标,听说口令又要换,连长查了两遍岗,排长亲自来代班,我看八成要出事吧,今天站岗有点玄哪啊。嘿嘿,小瘦子,马上就要北进了,查岗代班还新鲜?哎,北进北进又打仗,这仗他妈哪天能打完哪? 这俩小子内心空虚正害怕呢,在那公路上大摇大摆走来了严排长小金韩大年。这瘦子端枪大声喊,哎,干什么的?师部搜索队要回团,你瞎着俩眼看不见呀?这瘦子一看没袖标,哎哎哎,回团部应该走岔道啊,这小子故意找麻烦。韩大年一个耳光打过去,啪!哎哟,这小子疼的直叫唤。 胖子一看着几个来人挺厉害,他走上前去把路拦。哎哎哎哎,长官,你们不是要到团部去么,我打个电话给值班员,让他们派车来接你们,还省得你们黑灯瞎火的把路赶。 说完话吱喽钻进岗楼里,伸手要把那电话搬,可哪知道那电话还没抄起来呢,就听噗的一声尖刀插进他胸前,那瘦子刚想要抄枪,噗的一声也玩完了。 严排长干掉了哨兵刚要过哨卡,嗯?只见对面有一串灯光下了山,就听得马达呼呼隆隆震天响,紧接着就是一阵乱,从远处开来了卡车吉普摩托车,眼看要冲到哨所中心站,这紧急情况真危险,同志们准备战斗把枪端,小金说排长,这汽车准是冲我们来的,你下命令咱们跟他们干吧。 同志们,遇到情况要冷静,在这里不能跟敌人多纠缠,我们的任务是捣毁伪团部,必须争分夺秒抢时间,这些汽车让我们大部队来消灭它,让他进岔道,走入我们的包围圈,马上行动!是。 金大勇戴上了袖标手拿指挥旗儿,晃动着小旗儿高声喊,哎,前面的桥梁被冲垮,不能通行有危险,走四号公路。好嘞,嘀嘀……这些汽车还真听话,它开进我们大部队的包围圈了。严排长见汽车已过说声走,七英雄巧过哨卡上了高山。 在路上巧遇崔大嫂,舍死忘生来支援,崔大嫂引路走得快,绕后山英雄们来到了伪团部的山洞前。那伪团部里正在开宴会,为向北窜犯把杯干,干,干,OK。 这些小子刚要扬脖把酒灌,就听的哗啦一大块玻璃被打碎,闯进来我们英雄侦察员,噌,严排长持枪就在桌上站,哧啦把白虎团旗扯下踩在脚下边,面对着这群狗豺狼,千钧怒气冲霄汉。 呵,这一下伪团部里边炸了窝了,狼嚎鬼叫胡乱钻,那美国顾问想到里屋发电报,一看那发报机器全冒烟了,他垂死挣扎要开枪,啪,严排长一枪打中他的手腕。这机甲团长一回头,梆!韩大年用手榴弹把他脑盖给砸烂了,白虎团长一看事不好,撒腿就往门外端。 严排长刷的一下跟出去,在这时候,那伪团部里吱哇乱叫成猪圈了,什么美国顾问胡高参,吓得就往桌下钻,一下把桌子给顶反了,连汤带菜扣一脸,烫得嗷嗷乱叫唤。 在这时候我们大部队开始总攻击,白虎团全部进了包围圈,尖刀班配合大部队,干净彻底把敌歼,这就是中朝军民并肩来作战,胜利奇袭白虎团。 扩展资料: 1、梁厚民是快板书舞台上一位富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以精湛的技艺被人们称道。上世纪70年代初,他以一段《奇袭白虎团》一举成名,讲述的的是中朝军民并肩来作战胜利奇袭白虎团的故事。 2、梁厚民(1940年—2017年),男,1940年出生,河北玉田人,著名快板书演员,从小喜欢文艺,曾演过笛子及箫独奏、民族舞蹈、评剧、京剧、话剧、山东快书、相声、快板、快板书等。 1963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先后在北京农村文化工作队、北京文工团任演员。1969年在北京曲艺团任快板书演员。1985年拜师高凤山。1963年以快板书为主要擅长曲种。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协理事、崇文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中文系兼职教师、北京对外友协理事。 3、1972年梁厚民根据山东省京剧团同名京剧剧本改编。叙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英雄排长严伟才,率领六位战士组成尖刀班,趁夜深入敌人营地,穿雷区,过哨卡,在朝鲜群众的帮助下,直插敌军后方,捣毁了白虎团团部,配合主力部队,里应外合全歼敌人。 4、北京市曲艺团梁厚民于1972年首演。同年,该曲目参加国庆演出,曾产生广泛影响。 梁厚民的表演勇于创新,运用了朗诵手法;形体表演也加入了戏曲动作,如“望月儿”、“旋子”、“方步”等;同时还选用了“射雁儿”、“穿掌蹦子”等舞蹈技巧,由于与人物、情节紧密关联,且恰到好处,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5、靠着自学成了“快板书的骄子”,这是梁厚民当初的梦想,恐怕也是讲究师承的艺人们没有想到的事。 “我自学的是李润杰的快板书”,每每谈起学艺的经历,年已60岁的梁厚民仍是津津乐道。“22岁那年,我骑着二八飞鸽车顶着寒风去天津找李润杰学艺。半路上想吃东西时才发现随身带的馒头已冻得石头似的,那次到天津共花了14个小时”。梁厚民说这样跑天津的经历共有3次。 偷背《火药枪》的段子是梁厚民在李润杰面前展示才华的一次绝好机会。“当时《火药枪》刚写出来,李润杰就让我帮他抄一份。 两天后,我要离开天津时对李润杰说:“抄完了,这段子我背下来了”。李润杰很吃惊,说“你背背看”。我从头到尾一个字不差背了出来,他说“嘿,我还没背呢,你全会了”。“这个段子560句,花了半个钟头”,梁厚民说。 6、1967年,梁厚民靠一首《奇袭白虎团》一举成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梁厚民在快板书的表演中加入了舞蹈、戏曲、朗诵的技巧。“曲艺界当时争议很大,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快板书。但底下观众掌声如潮”,梁厚民乐着说,“那时我获得了许多毛主席奖章、语录一类的奖品”。 每个段子都要有一两个闪光点,梁厚民一直这么认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袭白虎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厚民
《奇袭》和《奇袭白虎团》有什么联系吗
《奇袭白虎团》是根据《奇袭》编写的。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是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1955年进行首演,参加了1964年的现代戏曲汇演。文革时期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1972年被摄制成电影艺术片。 该剧由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参照的是《志愿军英雄传》中《奇袭》一文,后经孙秋潮执笔加工。 扩展资料: 《奇袭》故事简介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方连长,率领一支侦察队,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深入敌后,炸毁敌人一座公路桥--康平桥,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当他们往联络地点凤仙岭进发,在穿越公路时,被李伪军运输队所阻,他们化装成美军巡逻队,吓跑了运输队,救出了联络 员、朝鲜老大妈阿妈妮,从而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然后,侦察员又化装成李伪军伤兵,夺得了一辆敌人的中吉普,骗得桥头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桥的构造和桥头的设防情况。敌人发现中吉普失踪,立即派部队追寻。在紧急关头,方勇把中吉普开下悬崖坠毁,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最后,侦察队在朝鲜女游击队战士朴金玉的帮助下,炸毁了康平桥,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配合大部队,全部消灭了敌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袭白虎团(现代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