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什么
德是指道德、品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道德的事指的是社会普遍认可的、可以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进步的事。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请问什么是德?
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论语·述而》中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意思: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的描述。此字也指恩惠、品行、信念等。 甲骨文德字是一只眼睛在看木桩的影子运行。金文德字是更形象,左侧两划表示行走的意思,右侧上部一竖叠加一点,表示星(还表示太阳照在木桩上),右侧中部是一只眼睛在看,右侧下部是心。整个德字的含义,就是站在天文观象台中心点用眼睛观看七曜的运行。 德字的最早本意是七曜的自然运行轨迹。后来德引申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 德组词: 1、道德[dào dé] 意思: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2、品德[pǐn dé] 意思:品质道德。 3、美德[měi dé] 意思:美好的品德。 4、师德[shī dé] 意思:指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从的行为规范。 5、德育[dé yù] 意思:政治教育、思想教 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也特指道德教育。